第十次课后作业-雅四班

第十次课后作业

雅四班  许维东

 

在第十次课上,林老师给我们大致讲解了隋朝太医令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该书主要从病原学和证候学角度阐述了一些常见病的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导引治疗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指出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是中医六大医术,但是并没有详细介绍如何去做导引,而《诸病源候论》给出了做导引的具体方法,成为后世研究导引的主要著作之一。如果说按跷是别人帮你正骨疏经,导引则是自己做。基于这一概念,林老师在课上给我们介绍了实用的三大热身法:手热法、体热法、脚热法。下面谈谈我做下来的感受。

手热法是我坚持几年的一个锻炼方法,源于一次北京台的《养生堂》节目。那天的中医介绍了她养生的方法就是做手操。动作包括拍手、手指交叉用力撞、弹钢琴、撸五指,最后结束动作是甩胳膊。如此简单易行!看到林老师那天上课说到手热法,觉得自己作对了。这个操每天早上做,确实可以振奋精神。

体热法和脚热法一般是我每天早上和晚上做的操,当然还会配合眼保健操、揉鼻子、按摩头皮。懒人嘛,有懒办法,尤其是疫情期间(容我偷偷笑一会儿)。白天工作累的时候也会做做耳朵操,这个体热法坚持了几年,感觉就是只要坚持做,嗅觉和听力会比较敏锐。有时忙了,没有坚持做,敏锐性会下降。

脚热法与我以前学习的导引的一个动作“展足“很像,要求是腿抬起来时,脚慢慢地向外展开,然后放下,一组做7个,可以多组。但很久没做,也淡忘了。只记得学习时,老师说这个动作是源于《诸病源候论》,从而记住了书名。这次林老师又介绍了这个动作。我重新拾起来,觉得抬腿时腹部压力很大,迅速放下后,心胸激荡,还真是需要几分钟才能平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稍硬的垫子上做,才能有效支撑身体。这次几天做下来,感觉这个动作可以迅速调动身体的气血运行,虽然是平躺着,却是个活动量不小的运动。

总的来说,这次林老师教给我们的三大热身法,实际上是抛砖引玉,我们还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丰富锻炼方法,比如我们班同学就介绍过拍打法。另外,站桩、太极拳、形意拳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锻炼方法,不过这些最好跟师傅学。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的锻炼方法。让我们动起来,一起向未来。^_^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