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容易混淆的鉴别诊断

在中医里有很多症状都会容易混淆,这边整理了一小部分鉴别诊断,仅供大家学习使用与参考。

【痹症】

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1:本病当于“痿症”相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本病当于“痿症”相鉴别。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结合专科检查及临床体征,二者不难鉴别。

【痿症】

【痿证与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久则患肢肌肉枯瘦,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痿证与痹证】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腰痹病】

腰痹与腰软鉴别:

应于“腰软”相鉴别。腰软指的是腰部软弱无力为主的病症,少有腰部酸痛,但多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足瘫痿,甚至鸡胸龟背等,多发生在青少年人。

【眩晕】

本病当与中医“头痛”相鉴别。头痛多由于外感六淫,或肾精不足,肝阳上亢而致。气血逆乱,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是头痛主要病机。眩晕则是由于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肝阳上亢而致。可由风、火、痰、虚多种原因引起,属标实本虚之证。

【胃痛】

1.痞满

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

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

3.胁痛

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4.腹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肩周炎】

肩周炎应当与颈椎病相鉴别,颈椎病虽有肩臂放射痛,但在肩臂部往往无明显压痛点,右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但肩部活动尚可,必要时可加摄颈椎X线片鉴别。

【项痹病-颈椎病】

本病应与落枕相鉴别,二者均可有颈部不适、旋转不利等症状。但前者多为慢性损伤,常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上肢放射麻木。后者多为急性发作,多见肌肉痉挛疼痛。

在这里多给大家提一句有关冻结肩的鉴别诊断:

冻结肩主要是和颈椎病,以及肩部的肿瘤来鉴别的,对于颈椎病,主要是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鉴别,可以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而长时间的疼痛,肌挛缩,又可以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所以,颈椎病可有肩部的症状,也可以继发肩周炎,主要的鉴别要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并且有神经的定位体征,此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而且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往往增加肩关节活动时并不能够引起肩关节的剧痛,而肩部的肿瘤很少见,但是后果严重。

在这其中单纯的肩痛也有鉴别诊断的比如:

1.瘀血肩痛

瘀血肩痛与痰湿肩痛:闪扭瘀血肩痛有明显外伤史,起病突然,局部可有肿胀、压痛,疼痛性质也多为刺痛,影响上肢功能活动,治疗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姜黄、乳香、没药、土鳖虫等。

2.风寒肩痛

风寒肩痛与痰湿肩痛:风寒肩痛为肩痛较轻者,可称为"肩痹痛",而痰湿肩痛为肩痛较重者,且疼痛范围较风寒肩痛为广泛。可称为"肩痛周痹"。二者的病因均得之感受风寒湿邪,前者以感受风寒为主,而后者以感受寒湿为主。

不少人常常误认为肩痛就是肩周炎,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引起肩痛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肩袖损伤。在解剖学上: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冈上肌是肩部四周力量集中的交叉点,因而极易受损。尤其是在肩部外展活动频繁时,由于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上的狭小间隙,所以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或肌腱断裂。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也可同时受到损伤,但以冈上肌肌腱的症状比较突出。这些肌腱的损伤及无菌性炎症或冈上肌腱的断裂合称为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可以是急性创伤造成,也可由于反复的劳损引起,较多发生在活动量较大的运动员身上。主要症状有肩外侧疼痛,并可以向颈部、上臂部放射;肩外展或做肩从外旋迅速转为内旋的动作时,如打网球的扣杀动作,会使疼痛加重;肩在外展到60~120度之间时,疼痛明显,而小于或超过这一范围时疼痛减轻。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如果肩部的运动负荷过大或动作过猛,也易发生肩袖损伤。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