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痱

風痱

l 黃女士 66 初診日期:99/04/10 星期六.

來診原因:半夜2點多醒來覺無力翻身、無法動彈、全身酸痛。

(因之前有半夜發燒及全身痠痛經驗,故此次等到早上才告知家人,被送至西醫診所求治,醫師轉診至大醫院神經內科,因其肌肉緊縮、沒法做詳細理學檢查, 又不像中風故沒有開立服用藥物,後由友人轉介至此)

望診:舌稍胖淡紅、舌苔白

問診:大便11-2行、大便軟、易流汗、手腳覺無力、全身酸痛、走路需人攙扶,她兒子說之前約每兩個星期半夜會發燒一次,服用西藥後退燒,曾至大醫院檢查 但查不出病因,拿了一疊醫院檢查病歷給我看,其中所寫曾懷疑第十二胸椎壓迫性骨折,但最後證實沒有。

脈診:右寸關濡右尺弱、左脈細無力

診斷:風痱

處方:小續命湯9克、石膏1克、乾薑1克、炮附子1.5克、當歸1 3X6

(告訴患者服藥後會汗出、不能吹風、飲食要清淡。小續命湯組成麻黃、桂枝、防風防己、杏仁、黃芩、人參、甘草、大棗、川芎、白芍、附子、生薑 古今錄驗續命湯組成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治中風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能轉側。)

l 黃女士 66 二診日期:99/04/14 星期三.

來診原因:半夜2點多醒來覺無力翻身、無法動彈、全身酸痛。

(此次自己走路進診間、不用人攙扶,自覺身體比較有力氣,藥因ㄧ天服用四包已沒藥了,故再次就診。)

望診:舌稍胖淡紅、舌苔白

問診:大便11-2行、大便軟、易流汗、手腳仍覺無力、肩膀酸痛兩手上舉無力

脈診:右寸關濡右尺弱、左脈細無力

診斷:風痱

處方:麻黃湯7克、石膏1.5克、乾薑1.5克、當歸1克、川芎1克、人參1.5克、炮附子2 4X7

l 黃女士 66 三診日期:99/04/21 星期三.

來診原因:手腳覺無力、肩膀酸痛兩手上舉無力、全身酸痛。

(上次服科中藥粉自覺沒有進步,故建議她改用藥效較好的水藥且加針灸))

望診:舌稍胖淡紅、舌苔薄白

問診:大便11-2行、大便軟、易流汗、手腳仍覺無力、肩膀酸痛兩手上舉無力、兩手指屈伸僵硬且痛、左膝痛(之前西醫診斷膝關節退化、有服用西藥)

脈診:右脈濡無力、左脈細無力

診斷:歷節

針灸處方:左膝鶴頂、膝眼、陽陵泉透陰陵泉

處方:桂枝4錢、白芍4錢、知母3錢、生薑3片、白朮4錢、防風5錢、炙甘草4

麻黃2錢、炮附子3錢、牛膝3錢、秦艽3錢、桃仁2錢、紅花2錢、 當歸3錢、牡蠣(碎包)5

七帖 6碗水煮成2碗水、早、晚飯前喝,服用時加一匙川烏蜜

l 黃女士 66 三診日期:99/04/28 星期三.

來診原因:手腳覺無力、肩膀酸痛兩手上舉無力、全身酸痛。

(上次服藥後疼痛減少很多、已停服西藥止痛劑)

望診:舌稍胖淡紅、舌苔薄白

問診:大便11-2行、大便軟、易流汗、手腳覺無力、肩膀酸兩手上舉無力、兩手指屈伸僵硬、左膝痛減、胸悶。

脈診:右脈細無力、左脈細無力

診斷:歷節

處方:桂枝4錢、白芍4錢、知母3錢、生薑3片、白朮4錢、防風5錢、炙甘草4錢、麻黃2錢、炮附子3錢、杜仲3

、秦艽3錢、桃仁2錢、紅花2錢、 當歸2錢、黃耆7錢、栝蔞實3錢、枳實3

七帖 6碗水煮成2碗水、早、晚飯前喝,服用時加一匙川烏蜜

(99.05.05星期三下午再次就診,量血壓125/75、平常服降血壓藥四分之一劑量,今日沒服降血壓藥告知可停服了,四日前有試停心悸西藥,但心仍動悸起來, 故仍繼續服用,現全身已不痠痛但覺身體及手仍有無力感,左膝稍痛可忍受,因水藥太苦要求服用藥粉,開給她七天藥粉。)

 

結語

1.99.04.29有空時電訪黃女士

1.她回憶第ㄧ次發病是在一月底左右,傍晚4-5點左右突然發燒、心悸至西醫診所就診,醫師量有高血壓、拿了三天藥服用後就沒事了。

2.到了99.02.13傍晚4-5點左右突然又發燒、心悸、頭暈至大醫院急診,醫師開兩天藥、因快過年怕沒藥,故至之前就診西醫診所再拿十天藥,此次有服用心悸及高血壓藥。

3.過了10天、半夜1-2點發燒,又至西醫診所拿藥。

4.約兩星期後半夜-2點突然發燒,自行服用普拿疼退燒,但此次發覺兩手上舉無力且會全身酸痛,至大醫院檢查有做過電腦斷層、X光、抽血檢查,但查不出病因。

5.99.04.10此次發作沒有發燒只覺無力翻身、無法動彈、全身酸痛。

由以上的發病經過、可看到風寒之邪入侵後,因為沒有妥善治療、導致其後ㄧ系列越來越嚴重的症狀,若當初ㄧ開始就使用發表藥,也許後續就不用以中藥來處理風痱及歷節的問題,可見感冒有時會引起大病,並非只要多休息及喝水就會好。此案例一開始只是俗稱的感冒,經治療後變成需服用心悸、高血壓西藥及要退燒用的解熱鎮痛藥,加上之前就服用膝關節退化藥、服用之藥物越來越多,可見是只能做症狀治療、並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

2. 99.04.23患者打電話來說喝了水藥之後,身體皮膚出疹子非常癢不能入睡,問是否對中藥過敏、告知她應是風寒病邪由裏出表的反應,是好現象不用怕應繼續服用,結果黃女士後來對我說有照常服藥但有抹止癢藥,過兩三天皮膚就不癢了,此次服藥後疼痛減輕很多,但仍感覺兩手無力、兩手指屈伸僵硬但不痛,身體仍有無力感。在行醫過程中此種服藥後出現比較劇烈的反應並不少見,有的病人根本不問醫師就不再回診、錯過了讓病更好的機會,那麼如何分辨疾病是向好或變壞?有位朋友說只要服藥反應過後,人覺得輕鬆就是向正面發展,若越來越疲勞就是不對。 倪師文章曾提及服藥後反應摘錄如下 病人服藥過程中,身體在恢復時,自然會產生一些因人而異的祛病反應, 這些反應可能每天都不同,有時會下利,有時會暈眩,嘔吐,手腳發麻等等,這都是正常現象,因這是身體有能力在祛病,所以會有因人而異的反應出現,此時不用害怕,你只要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這些反應都出現在你的病兆所在呢?你就知道你如何了。曾經一位病人,她來看我時,抱怨自己便秘,一星期才上一次大號,結果吃完我的藥第二天就打電話來說,中藥的副作用她受不了,因為拉肚子了.於是我問她妳感覺如何?她說感覺非常好,體力都恢復過來了,讀者覺得我應該如何回答她呢?你們在吃西藥時沒有這類反應是因為西藥只是在控制,根本不是在治病,當然你會感覺到二者之不同。

 

弟子 趙醫師 敬筆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