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科 | 中医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西医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隔离患儿,对症治疗。
中医对治细菌病毒感染,向来不着眼于“杀病毒”,而是辨证论治、扶患者自身正气(免疫力)。通过本则医案,各位读者可了解到中医大脑是怎样打败手足口病的。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本月初,一位男童的自述引起了我的注意。自诉表中提到患儿口腔上、侧、唇内都有溃疡,手掌、手背、足趾底都有红疱。这引起了我的警觉。孩子怕不是感染了手足口病?
当与患儿家属取得联系后,我才得知患儿的父亲J先生也是一名中医师。J先生的小女儿也曾得过手足口病,他自己用清热类的处方收效颇佳,但是这次拿同样的方子来治大儿子,不仅没有改善,甚至孩子喝药时出现恶心反胃的情况。无奈之下,J先生来到问止中医,希望可以帮助解决大儿子的问题。
我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消化道症状和其他方面的情况后,发现孩子处在发病初期,情况尚好,但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拒药的情况呢?这就要从体质说起。
我们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相同的疾病会基于患者体质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呈现出不同的“证”。
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可,食后无明显不适,无恶心想吐、腹痛等情况。大便溏、臭,孩子自述便是橙色,日一次,有排不净感。小便黄、臭。呼吸正常,体温36.9℃。
据J先生讲,就诊时患儿皮疹刚刚发红,有痛但不痒;患处皮温不高,存在口渴,但喜热饮;不盗汗、不自汗、无水肿;无手足抽筋,无心悸。
我仔细查看患儿舌象,也是舌质偏紫偏暗、舌体胖大伴有齿痕,舌有裂纹,舌根处略有黄腻。这些情况提示着患儿基础体质偏虚偏瘀,如果一味投以寒凉,患儿自然难以耐受。
▲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我将患儿的症状一一录入中医大脑,并推选红疹为主症后,中医大脑计算处方。结合以上情况,我给患儿开了4天的中药,并予院内制剂问止太乙膏配合外涂。
服药4天
效果立竿见影
可喜可贺的是,4天后,我收到J先生的喜报。
患儿经过4天的治疗,皮疹完全消退,二便恢复正常。之后,我还得知了J先生的小女儿被儿子传染再次发病,J先生也再次用银翘等药治愈了女儿。由此可见,即便由同一病株的感染,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上,我们不能拘泥于病名,还是要专注于患者当下的状态,抓住病机,辨证施治!
点击预约宋依宁医师
• • • 全文完 • • •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