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笔记;从形气,脉症论述了虚实正常和反常。包括饮食,脉搏,形体等。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笔记;从脉症辨病。气旺身冷-寒邪。气虚发热-暑邪。食量大气少-失血,湿邪。实--邪入人体---亢奋,发热。气虚-正气外泄寒冷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笔记;气虚的人肺气虚;运行会乱,脚冷,会火克金,夏天死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经典理论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笔记;这是虚实的解释。邪气和精气不同点,气虚会肺虚,火克金,夏天会亡。五行相克使然。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笔记;形气脉症都有虚实。如果气盛反冷就是病态。吃的多反气弱,就是反常。脉实血不足是反常。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笔记;脾有病不能为胃行津液,谷不化精微,湿气会聚集下部-这是吃的多反气少者的表现
吃得少气反旺。是邪气犯肺胃的结果。脉小血多,是喝酒内热的表现。气实—发热,气虚-寒冷。泻---实证。左手开针孔。虚—左手闭针孔。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笔记;五脏六腑藏泻不同。五脏藏精气象大地,静贮万物。六腑传导排泄象天体运动,是有次序的,虚实交替存在。不能堵塞。
帝曰:何谓重虚?
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像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笔记;脉和症都是实,大热,脉实叫重实。
脉虚--血不充盛;
气虚---语音低,接不上气,
尺肤虚---络脉虚,腿软无力叫重虚。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