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腹痛

作业:《黄帝内经》中关于腹痛的词条

                              By:精一学院临1班 邵淑雅

 全书查詢结果:

《黃帝內經》--腹痛 

窗体底端

素问_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 ...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 ...。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


筆記:說明了五藏突然做痛的原因,及各種痛症的區分,並且強調除了問診之外如何透過望診和切診來診斷痛症。最後提出了九種氣機(怒、喜、思、悲、恐、驚、寒、熱、勞)失調所導致的各種病症。

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疼痛的原因在于寒邪停留,气不通,故痛。

灵枢_五邪第二十

。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皆調于三里。

筆記:說明邪氣入侵五臟所導致的病症與其治療方法。邪在脾的病症與治療方法。阳气不足引起的腹寒症。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三里

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谵妄狂越,咳喘息呜,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 ...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 ...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者,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呜、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 ...蒙眛,心痛暴喑,胸复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骛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呜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


筆記:講述五運氣化太過、五運不及時,對自然界與人體的影響。

五运太过或不及,都容易变生各种疾病,凡脾土、肝木、肾水受邪,病症多有腹痛表现。



素问_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灵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


筆記:長刺節,就是各種針刺法度的介紹。疝:寒邪在少腹,痛,不得大小便。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灵病已



素问_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脊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坚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


筆記:本篇從介紹正常人的脈象開始,但也說明了不正常的脈象在四季、五臟、大小強弱的表現和病症關係。此外,本篇中特別強調了胃氣的重要及真臟脈的出現和死亡。寒热及疝瘕少腹痛的脉象:寸口脉沉而弱。脉急者,疝瘕少腹痛


素问_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肢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筆記:講述治病時的標本與逆從,以及疾病的傳變順序與死期,所以本篇名稱取作「標本病傳」。肝病的发展:肝病头目眩胁肢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如肝病相传,到腹痛,死期,不可刺。



素问_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


筆記:五藏有熱病的時候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此外也揭櫫了熱病的治療原則、針刺穴位、診斷要點。本篇更特別說明的太陽經和少陽經的熱病。 肝热病的表现为:先有小便黄,腹痛多卧床,身热。腹痛作为肝热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灵枢_杂病第二十六

。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岁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筆記:腹痛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腹痛的针灸方法及补救方法。


灵枢_病传第四十二

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


· 筆記:病傳就是病邪的傳變過成。本篇列舉的臟腑生病時的傳變過程,以及當病邪的傳變沒有在一定時間停止時,病人的死期。如果病邪的傳變沒有在一定時間停止,病人就會死

 

灵枢_卫气第五十二

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窗体顶端

· 筆記:氣街的介紹(部位、治療方法)。针刺气街,能缓解气在腹的疼痛。

灵枢_四时气第十九

,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取三里。


筆記:說明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進而使用不同的針刺方法來對治。小腹痛肿,不得小便,取穴三里。

灵枢_师传第二十九

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

筆記:介紹先師傳授的經驗,包括臨證治病要選擇最合適病人的治法,以及從身體外在的呈現去觀測身體裡面的五臟與六腑情況。胃中热,肠中寒,小腹痛胀为其症状之一。

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溢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 ...,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雾雾清瞑。民 ...,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 ...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 ...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


筆記:至真要,意思是最精深的、最重要的。本篇講述了許多中藥醫學內容,包括一年之中的氣化情形、風的氣化運行與治療方法、主歲之氣傷害五臟時的治療方法等。太阴、少阳、少阴等病邪表现都有少腹痛


素问_厥论篇第四十五

则呕,不得卧。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痛,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筆記:本篇是討論厥病的專章,厥病是指陰陽逆變而在四肢產生寒厥或熱厥這樣的疾病。其中分別說明寒厥和熱厥的症狀和病因,以及六經厥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厥在厥阴经,表现为腹痛,泾溲不利,好卧等,治法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素问_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筆記:本篇說明五藏之氣法與四時的關係,通過討論五臟的虛實症狀、治療方法、所適合的五味及食物、說明四時五行臟腑的規律。肾病虚症及治疗方法。


灵枢_玉版第六十

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濃,小鍼能取之乎? 歧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邪不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不亦離道遠乎?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黃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膿已成,不予見;為之奈何? 歧伯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 黃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鍼治乎? 歧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黃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歧伯曰:其在逆順焉。 黃帝曰:願聞逆順。 歧伯曰:以為傷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矣。

筆記:各種疾病的逆順。逆顺表现:腹痛渴甚,是三逆也。



灵枢_五色第四十九

麤,沉天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


筆記:五色,是指青、赤、黃、白、黑,也就是在講述色診——當面部出現病色時,依其所在部位,代表不同的臟腑出問題。男子病色在鼻尖,为小腹痛,下为卵痛。


灵枢_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


筆記:比較邪氣入侵人體時的各種情形,包括了所傷的身體部位、所傷的經脈,並列出了五臟六腑為邪氣所傷時出現的病形。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



素问_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 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 筆記:天氣對五臟的影響。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