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临一班曹曼玉

柴胡剂家族-5个方剂的比较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相同点:均为伤寒论中少阳篇半表半里之热证


组成差异:

小柴胡汤:柴胡24黄芩9人参9炙甘草6半夏9生姜9大枣4枚

大柴胡汤:柴胡12黄芩9半夏9生姜15大枣12枚芍药9枳实9大黄6

柴胡桂枝汤:柴胡12黄芩4.5人参4.5炙甘草3半夏7.5生姜4.5大枣6枚 桂枝4.5芍药4.5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黄芩9炙甘草6桂枝9干姜3天花粉12牡蛎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黄芩4.5半夏6生姜4.5 大枣6枚桂枝4.5 茯苓4.5 党参4.5 大黄6牡蛎4.5龙骨4.5


方剂结构:

小柴胡汤:本方的主药是柴胡,它获得黄芩的协力,作用于胸胁部,具有消炎解热、疏通胸胁部郁滞的效能,半夏与生姜,能止恶心呕吐,并增进食欲,且协助柴胡和黄芩,人参协同甘草、大枣增强脾胃的机能,兼能缓解胸胁部的充塞感。

大柴胡汤: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柴胡桂枝汤:本方系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因以前方为主;后方为从,故言柴胡桂枝汤。桂枝汤用以治太阳表证,小柴胡汤用以治少阳里证;并因表里之证,俱属轻微,故只各取原方之半。两方互相配合,而奏表里两解,寒热兼除之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的柴胡,黄芩主要是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镇静的效能;桂枝治表证与气的上冲,并协同牡蛎而镇抑胸腹的动悸,且止盗汗;干姜为温药,能温里寒,鼓舞组织的机能。栝楼根滋润、止渴,有镇咳作用,并滋润不足的水分;甘草调和诸药并治气上冲,且有健胃的效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镇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镇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尚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的功效;大黄能通大便,并有消炎的效力。

 

方性:

小柴胡汤:温 补 微降 收 微润

大柴胡汤:温 补 降 微收 燥

柴胡桂枝汤:温 补 微降 收

柴胡桂枝干姜汤:微寒 微补 升 微收 燥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微温 补 降 收 燥

 

对治症状差异:

小柴胡汤:往来寒热-无心悸-无心下痞硬-柴胡七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大柴胡汤:往来寒热-无心悸-心下痞硬

柴胡桂枝汤:往来寒热-心悸-恶寒-柴胡证+桂枝汤证,四肢烦疼,心下支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往来寒热-心悸-恶寒-疾病迁延不愈,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无往来寒热-口干-不易入睡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