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在《黄帝内经》中以“冒”作为关键字搜索,共有8篇关于“冒”的文章,除去2篇是关于描述自然界情况,剩余6篇是人体症状的反应,冒在临床中也很常见,给患者带了很大的痛苦和心里负担。我对于冒的理解,常把“眩”进行相结合,眩即眼花,冒即上冲,两者常同时并见,下次打算把《黄帝内经》中关于“眩”的文章再做一次整理,这样理解就会更加全面。
灵枢_海论第三十三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笔记】: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四海“不足引起的虚证,古人对于气海、血海、水谷之海、髓海的描述真的让人佩服,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这说明的是因虚致眩,不仅记载了眩晕的典型表现,而且指出了眩晕的病因、病性和病位,真的了不起。
素问_刺热篇第三十二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应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手臂病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笔记】:我一直认为中医的治疗要内外兼顾,古人留下那么多优秀的外治方法,我们应该要加以运用和发扬,我在临床学习的是内治为主,现在越来越感觉内治和外治要有机结合,对于外治从理论到运用都相对薄弱,希望能把这块知识系统学习。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眩冒、胸胁满,我的理解应该是疏肝利胆,应该是刺肝胆经,为何刺足少阴、少阳?有不理解,希望老师即同仁帮忙解释,谢谢。
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呜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蒙眛,心痛暴喑,胸复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骛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呜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笔记】:去年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在网络上有看到一个中医的教授提前预知到有大疫将至,也知道他应该是通过五运六气的推算推演而来,中医真的是一门涉及很广的学问,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世,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生存,这讲的实在太妙了,和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理论就是不谋而合。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五运六气生理、病理的反应,比如肝木太过,会乘脾土,导致眩冒,把病机分析的很清楚,渴而冒,应该是津不上乘所致,后面的岁火不及,阳气郁闭而导致的郁冒,细细去体会,这些冒的症状反应是有区别的,因为病因不一样,所以治疗也是不一样的,关键是理解其病因病机。
素问_五藏生成篇第十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笔记】:下厥上冒,指脾胃阳虚,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逆冲上,从而出现昏冒、昏蒙、眩冒,眩晕混乱,甚至昏厥,和或伴手足逆冷(四肢发凉)的病证。这句话的理解不太深刻。
素问_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笔记】:这主要从脉来讲症,春脉有生理和病理之分,春脉太过,肝旺则可能出现肝火上炎,则头晕目眩,想到了天麻钩藤饮。
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燥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炲,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笔记】:这句话不知道怎么来理解,请老师和同仁帮助。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