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浅析益气升提类方比较 临1朱捷

浅析益气升提类方比较

益气升提法首创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是其益气提升法的代表方剂,其学生罗谦甫在《东垣先生试效方✹眼门》里还提到了益气聪明汤。明代张介宾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继续发扬益气升提之法,创立方剂举元煎。近代张锡纯进一步丰富大气下陷证及益气提升法的理论,创立升陷汤与加味补血汤。五方从药物组成上来看,均有黄芪升麻两味药,以补气升阳之黄芪和升阳举陷之柴胡、升麻相配伍,是益气升提法的基本组成。但几方各有其侧重点和用药指证,现借助问止中医的软件——中医大脑对各方剂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气虚下陷证疗效的目的。

1.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柴胡,白术,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组成,是治疗中焦脾胃病的经典方剂。方中黄芪为君药,白术,人参,甘草为臣,君臣相配,达到健脾益气之功;当归为佐,补血和血,血和气调;升麻、柴胡为使,引气上行。如李东垣所说,”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柴引之”,再加陈皮,防黄芪壅滞气机。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升清,主升举内脏等,故脾胃虚弱,可见神疲,倦怠乏力,脏器下垂等脾虚气陷证。此外,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谷气不充,阳气下陷阴中,还可见发热。补中益气汤就是李东垣根据黄帝内经中“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意组方而成,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通过健脾益气来祛除虚热。全方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功。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脾虚气陷、气虚发热证。在本方中最能体现升提大法的药物当属黄芪、升麻、柴胡。《本草纲目》中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2. 升陷汤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研究《黄帝内经》“宗气”理论、《医门法律》“大气论”等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在其论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大气”即《黄帝内经》所谓“宗气”,并首次提出大气下陷一词,并详细论述了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其脉象多表现为“微细迟弱”且不易变化。张锡纯依据此方病因病机创制了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升陷汤一方,由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桔梗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组成。方中之义,以黄芪为君,因黄芪既补气又生气,然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济之,一升一降,有翻云覆雨之妙,若不用知母则效大减,柴胡为少阳引经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引经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于胸,故为舟楫之要药。对于气分虚极者,可加人参以培气之本。人参和黄芪都能补气和升气,而黄芪升气之力强于人参,人参补气之力强于黄芪,固加人参以增效,或更加山萸肉收敛大气,以防气耗散太过。若少腹下坠,或更做疼痛,腹泻难忍,可加倍升麻,以增全方升提之力。

3举元煎

举元煎出自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组成,功用为益气、身体、固元止脱,主治气虚血崩,亡阳垂危之重之症。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崩漏、胞宫脱垂、月经过多等与生殖相关的妇科疾病。张介宾认为,肾乃精血之海,肾主生殖、藏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元气之根,与女性的经、带、胎、产密切相关,而元气又为诸气之根本,元气不足责之后天,补之后天。若病乃先天元气不足所致,则可补中焦脾胃之气,以滋养先天元气不足,进而维持人体正常的与肾相关的生理功能。方中人参、黄芪、炙草补中益气,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此四味药合用,大补元气,升阳举陷。白术健脾以补血之源,又统血归经。本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去当归、柴胡、陈皮,专攻于补气举陷治其本。用来治疗气虚引起的血崩症,本方偏于治疗下焦疾病。

 

4

 

 

 

 

 

 

 

益气聪明汤首见于李东垣的学生罗谦甫所编《东垣先生试效方》,用于治疗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昏暗、视物不能之症。本方由黄芪、人参、炙草健脾益气,恢复中土运化,风药蔓荆子、升麻、葛根生发下陷之清阳,使之上达头目:芍药泻肝火以敛阴,黄柏清泻下焦相火,则肾水自固。聪明益气汤可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根本得固,使清阳上升至头面部,并且补益肝肾,使头面疾病得到痊愈,令人耳聪目明。本方以参、芪、草补气,升葛蔓荆子升发下陷之清阳。单用风药辛散则升发太过,容易导致虚阳浮越,故加白芍酸敛,黄柏苦寒监制之。且芍药养血柔肝,黄柏泻肾火坚阴,补益肝肾,共同护卫下焦,以免下虚之弊端出现。此方广泛用于五官疾病,精神神经症状,长期血压偏低,颈椎病缺血性脑病等见以上症状者。

 

历代医家对益气提升举陷法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但很多医家只是孤立、片面的看待益气提升举陷学说,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应该把气陷证按部位分为,头目之上气下陷,胸中之大气下陷,脾胃之中气下陷。胞宫之肾气元气下陷等。它们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与不可分离的,中气是上气及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即宗气是由中气及自然界的清气组成,而上气则是大气或者中气由任脉上注于脑。它们名异而实同。其升降运动组成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历代医家对于益气提升法的方剂从药物组成上来看,均有升麻、黄芪两味药,重用补气升阳之黄芪,和升阳举陷之升麻相配伍,是益气升提法的基本组合。故升陷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益气聪明汤几方均为益气提升法的代表。

升陷汤升下陷之中气,其治疗的大气下陷证当属“宗气虚”范畴。宗气是水谷之气与自然界清气聚于胸中而形成的一种气。经肺的宣发肃降,心脉络道而输布全身。宗气与心肺紧密相关,因而升陷汤所治疗疾病与上焦心肺有关。升陷汤中使用桔梗与升气之药相配,意在提升上焦心肺之宗气。临床若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等宗气下陷证,或者可认为升陷汤作用的其中一个靶向点实在肋间肌和呼吸肌之处,即出现了影响到呼吸肌,使摄氧能力下降的情况可以应用升陷汤。

补中益气汤所治疾病与中焦脾胃有关,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补中升阳,当归,甘草生血益气。临床上若出现腹胀、纳呆、胃下垂等以中焦脾胃为主的气陷证,当用补中益气汤。亦可认为胃肠平滑肌和中焦一些韧带,即中医“筋”范畴的痿弱疾病可用补中益气汤。

举元煎举肾之元气,其治疗的气虚下陷证当属“元气虚”范畴,元气起源于下焦,命门为其生化之所,元气与肾紧密相关,举元煎所致疾病与下焦肾有关。举元煎中的升麻、黄芪、人参、甘草四味药,通过补脾胃后天之气,以充养先天元气,进而达到固元止脱之效。且方中无血分药,意在防止调血动气之弊,而专治气陷证。临床中若出现崩漏、子宫脱垂、月经过多等与肾先天元气相关的气虚血崩症,当用举元煎。

上气下陷病变一般以脑、头面疾病为主,临床表现可以多样,不同的致病原因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上气下陷证的病机,一般认为是脾气阳虚而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上气下陷病机为胸中大气亏虚,不能濡养头面官窍所致。故聪明益气汤可以治疗脾胃清阳不升所致的上气下陷。如耳中鸣响,视物昏花,易于疲倦,声低气怯,肢体抬举无力,脉弱无力,舌淡胎白等清阳症状。

张锡纯认为,上气即是胸中的大气上注于脑者,因胸中大气下陷,导致上气也随之下陷,上注于脑中的气血急剧减少,不能濡养脑部神经,而出现头痛、耳鸣、目眩、昏仆、肢体痿废等脑贫血症。其自创加味补血汤可治。

板凳:

从整体上来看,虽将上述几方所致疾病归于上中下三个部位,实际上不能将其完全割裂分离成单一部分。补中益气汤,虽偏于“中”,但在崩漏、子宫脱垂等与肾相关的下焦疾病中,同样可以使用;举元煎虽偏于下,但因先天元气需要后天水谷之气充养,因而在中气下陷引起的子宫脱垂等疾病中,也有使用。益气聪明汤、升陷汤虽偏于上,但从其相关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来看,在治疗脏器下垂、妇科崩漏等疾病也有运用。因此,要抓住方中气陷之病机,以益气提升之大法,将方证灵活运用于临床疾病中。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