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腰痛的梳理

《黄帝内经》腰痛的梳理

                      雅2班 朱莹                        2021.7.29

素問_五藏生成篇第十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明.张介宾“言两手俱长而弦强也”,强:搏击之义。脉弦长且有力),有積氣在心下支胠(撑满胸胁),名曰肝痺,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素問_刺熱篇第三十二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热邪和正气相互交争,就会出现腰痛)不可用俛仰(前俯后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腎熱病者,先腰痛䯒(héng)痠(胫骨酸困),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头晕而且有旋转摇晃的样子),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肾经)太陽(膀胱经),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素問_刺瘧篇第三十六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背脊开始,先寒冷后发热,热势十分炽盛,发热停止时就出汗。这种疟疾,难以痊愈,治疗可针刺委中穴并放血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小便次数频繁),意恐懼(内心恐惧),氣不足,腹中悒悒(不畅快的样子),刺足厥陰(太冲穴)。

 

素問_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kāo)背如重狀(牵引到头项、脊背及臀部);刺其郄中(委中穴)太陽正經出血(放血),春無見血(如果在春天就不放血)。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鍼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仰(腰痛逐渐加重,以致腰背不能屈伸俯仰),不可以顧(左右转动回顾)。刺少陽成骨之端(位于成骨末端的穴位膝阳关)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夏天针刺就不放血)。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䯒(héng,胫骨)前三痏(wéi,足三里等三穴),上下和之(清.高世栻“上下和之,乃三里合上廉下廉以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内侧缘);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复溜穴,左右二穴),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僵硬疼痛,就像张开的弓弦一样);刺厥陰之脈(蠡沟穴),在腨(shuàn,小腿肚)踵(足跟)魚腹之外(在下肢小腿肚与足跟之间的外侧),循之累累然(用手触摸,有如串珠装),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表情沉默,抑郁不乐,精神不爽),刺之三痏(唐.王冰:三刺其处腰痛可除)。

解脈(属足太阳脉,是经脉之一分为二的分枝)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huāng)然(眼睛视物不明状),時遺溲(sōu)(经常小便自遗);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閒郄外廉之橫脈(清.张志聪“膝后筋肉分间,太阳委中穴也。郄外廉之横脉,穴外之横络也”)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委中穴处有络脉凝结如米粒状),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指足少阳之别络),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隆起貌)腫;刺同陰之脈(同阴脉的阳辅穴),在外踝上絕骨(又名悬钟)之端(阳辅穴:外踝上四寸,腓骨前缘处),為三痏。

陽維之脈(阳维脉,属奇经,与六阳经相连),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当刺承山穴)

衡絡之脈(指带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跌倒),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阻滞不通),惡血(瘀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委阳、殷门等穴),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會陰之脈(指任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腰痛出汗的样子),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即会阴之脉,任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橫居(指阳跷脉上三穴:如申脉、委中、承山),視其盛者出血(察其血络充盈处放血)。

飛陽之脈(阴维脉,奇经之一,因该脉由阳经别出,故称飞阳),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筑宾穴),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昌陽之脈(阴跷脉),令人腰痛,痛引膺(腰痛可以牵引及胸鹰部),目䀮䀮然,甚則反折(严重者腰向后折而不能向前屈曲),舌卷不能言;刺內筋(交信穴)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冲脉)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遗尿),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犊鼻、足三里、上廉三穴)。

肉里之脈(唐 王冰: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气所发也),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急,刺肉里之脈為二痏(针刺阳辅穴),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几几(shū)然(形容头项部疼痛而项背拘急、强滞不柔和的状态),目䀮䀮欲僵仆(身体强直而倒地),刺足太陽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腰痛引少腹控䏚(miăo,季胁下的空软处)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下髎穴),兩髁(kē)(shēn)(两侧腰骶部夹脊肉上)上。以月生死為痏數(唐 王冰:月初向圆为月生,月半向空为月死;死月刺少,生月刺多。《缪刺论》: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六痏,渐少之。其数多少,如此即知),發鍼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素問_厥論篇第四十五

   厥陰厥逆,攣(静脉拘挛),腰痛,虛滿(腹部虚满)前閉(小便不利)譫言,治主病者。

素問_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帝曰:有病厥(气逆)者,診右脈沈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歧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浮迟的脉象),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素問_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清 姚止庵 其病胀者。人身中之气,本原于命门,肾伤则已不能化气,壅遏不行故胀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héng, 小腿上部接近膝盖的地方)酸,體解㑊(xiè yì,懈怠无力)然不去矣。

素問_骨空論篇第六十

   黃帝問曰:餘聞風者,百病之始也。以針治之奈何?岐伯對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大風頸項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大風(风邪较甚)汗出,灸譩嘻(穴位名,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在第六椎下两旁距脊各三寸),譩嘻在背下俠脊傍三寸所,壓之(用手按压其穴)令病人呼譩嘻(痛苦的声音),譩嘻應手(譩嘻在手下跳动)。從風憎風,刺眉頭(攒竹穴)。失枕(落枕),在肩上橫骨間(巨骨穴,或称肩井穴)。折使榆臂齊肘正灸脊中。眇絡季脅(指侧腹部十二肋软骨下髂嵴上方软组织部分)引少腹而痛脹,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睾丸),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間。

素问_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miăo,指腹部两侧,第十二肋软骨下方,髂骨上方的软组织。控:牵引。明 吴昆:足太阴,湿土也。温病者,先注于腰,故腰痛。太阴之筋,聚于阴器,循腹里结胁,故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shēn)之上(下髎穴),是腰俞,以月死生為痏數,發鍼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素问_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清 张志聪“岁前之终气,乃少阳相火,今岁之初气,乃太阳寒水,故为寒交暑”),熱加燥(清 张志聪“君火在上,燥金在下,故曰热加燥”),雲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少阳君火司天,火性光明。阳明燥金在泉,金性急切,故此年上半年气候偏热,下半年气候偏凉),其谷丹白。水火寒熱持于氣交,而爲病始也。熱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熱淩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洩,鼽嚏,目赤眦瘍(眼角溃疡),寒厥入胃(寒邪入于胃,致使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气机升降悖逆),心痛、腰痛、腹大、嗌幹、腫上(咽干、上部肿)。

厥陰所至爲支痛,少陰所至爲驚惑,惡寒戰栗,谵妄,太陰所至爲積滿(太阴主中,病在腹中之故。),少陽所至驚躁,瞀昧()暴病,陽明所至爲鼽尻陰股膝髀腨䯒足病,太陽所至爲腰痛,病之常也(六气致病的一般规律)。

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併(形容筋骨振摇强直,关节挛急不利),腰腹時痛。少陰在泉,客勝則腰痛尻股膝髀腨䯒足病,瞀熱以酸,胕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鬲中眾痺皆作,發於胠脇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四肢厥逆等病症)。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迺晚榮,草迺晚生,筋骨內變,民病左胠脇痛,寒清于中感而瘧,大涼革候,欬,腹中鳴注泄鶩溏,名木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树木生发之气被抑制而郁伏于下),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腰痛丈夫㿉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蟄蟲來見(这四字与本节文义不属,疑为衍文。但明 张介宾:“然阳明金气在上,则少阴火气在下,故蛰虫来见也”可参),病本于肝(病根在燥邪伤肝)。太冲绝(如太冲部位的脉气终绝),死不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