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养生之道有感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笔记:养生之道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阴阳是天地发展变化的根源,阴阳无形构成万物,人体出现病态即阴阳五行失衡,能够终其天年的得道高人,生命的阴阳节律一定与自然、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一致,天人合一;饮食上有节律,避免过饱过饥,注意食物清淡。

 

起居顺应节气,春3月,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气之间生气勃勃、万物繁荣,宜晚睡早起,在庭院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气勃发,否则就会损伤肝脏,在夏季出现寒性病变;夏3月,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时节,天气沉降地气升腾,天地之气相互交融,植物开花结果,宜晚睡早起、宣泄气机,情绪怡悦、精神饱满,不要愤怒,使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否则就会损伤心脏,秋天容易患上疾病;秋季3月,万物成熟,是平定收敛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肃,宜早睡早起,情绪安宁,收敛神气,不急不躁,心气平和,否则,容易损伤肺脏,冬季发生飧泄病;冬季3月,生机潜伏、万物蛰藏,大地冻裂。应该早睡晚起,太阳出来从起床,保持阳气,避免出汗令阳气耗损,心中充实又不露声色,感到满足。否则,容易损伤肾脏,春天容易发生瘘厥病。

 

 

春天要重视防止风邪,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感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都是这个季节要特别预防的;盛夏防暑邪、长夏防湿邪夏季昼长夜短、暑气逼人,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要特别重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秋季防燥邪,早秋为温燥,晚秋为凉燥,秋季是以热转寒的过渡阶段,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主,容易伤风感冒,重点预防伤寒、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肠道传染疾病等;冬季防寒邪,早睡晚起,多晒太阳,重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