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一班张晓春 第一节课后作业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印象大论》,少火应为温和的阳气,属生理之火,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和活力的象征,壮火应为阳亢之火,伤津耗血,损伤人体正气,乃疾病活动的表现。
阳气乃生命之运动根本,是人体所有生命运动的原动力,但生命运动又得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而精血的化生必须要阳气的温煦和气化才能完成,二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转化,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运动,《阴阳应象大论》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是脏腑机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人体阳气和平,则生化不息,阴精充长,所为阳化气阴成形,平阳秘,精气乃治;但是如果阳气一旦亢奋或衰退皆会导致人体因阴阳失衡而致病,'少火之气壮’,“少火生气”为人体的正常生化过程,“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则是阳气过亢而损伤人体正气的病理过程,从少火到壮火,由正常生理过程到病理变化,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辩证观。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在养生和临床用药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情志失调,烦劳过度,外感六淫均可诱发少火为壮火,过温补温热的也可以导致阳气亢盛,伤津耗血,使人体从少火转为壮火,还有现代人盲目推崇艾灸,长期的过度艾灸,我想那样一样也会导致少火变成壮火。
所以凡事皆应有度,太过和不及都会破坏人体自生的平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