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针灸、气、十二原穴 学习笔记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讲到关于九针针具制定及运用的时机,根据病人的神情气色的变化来施针,其中阐述了疾、徐、迎、隨、開、闔的针刺手法以及补、泄方法。
在本章节中着重强调了“气”这个概念。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
这里说明人的皮肉经脉各有自己的部位,不同的病症各有自己所适应的孔穴。所以有九针长短之不同,功用和主治也不同,其病也有虚实症之分。过去医生在施针之前一定需要给病人诊脉来判断其证虚实,懂得气机的变化方可下针,否则就“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岐伯在后面还讲到针灸“得气”之关键,如施针后不得气,不问息数多少,必须等待经气到来;如果得气,就可不用再刺了,这里笔者认为“得气”是一种如电流通过的麻涨感,岐伯则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后面一部分即介绍了十二原穴及相对应的脏腑,明了各原穴的特性,就是明确脏腑经络之气运行交通的关键所在,透察其反映,就可治疗五脏六腑之疾病。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