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名句理解
------雅2班 赵红艳
本篇介绍了九針和十二原,也就是九种不同针具的名称、形狀、用途,以及十二原穴的名称、对应脏腑及治疗原理。
原文: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大凡针刺虚证时,用补气之法,正气虚用补法,邪气满则用泄法。遇到有血络淤血的,用放血疗法,使坏血尽出。邪气盛的用泄法,令其虚。大概就是提针缓慢而进针快,能令气实,此时出针需缓慢,起针后立即按住针孔,不让气出。提针快而进针缓慢,能令气虚,此时,出针时需快速,并且起针后不按针孔,使气漏出。所谓实与虚之分,似有似无不易区分,诊察疾病时,须审明前因后果,才能知道病情进展怎么样,给予补虚泄实的手法。总之,不管用补法还是泻法,要使病人感到补之若有所得,泻之若有所失。
施予补虚泻实的方法,惟九针术可以达到最简妙的阶段。需要补或泻时,用针刺手法就可以了。
五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藏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五脏有病,应该取十二原穴。因为十二原穴是五脏聚三百六十五节经气而集中的地方。五脏发生病变,就反应到十二原穴。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