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课前作业:关于《灵枢》名句的体悟

 

第二课课前作业:关于《灵枢》名句的体悟

雅1班---王海燕

经过几天的预习,感觉《内经-灵枢》给我的启发非常大,由于信息量好大,就找了三篇写了一些体悟,不到之处,还望老师见谅。

【靈樞】口問第二十八

本篇之名句選:
★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

《体悟》:人之所以会生病,大多是来源于风、雨、寒、暑侵袭于外,房事不节或喜怒过度,起居无常饮食失调,以及惊恐的情绪于内等原因。这些都会使体内血气分离而逆乱,阴阳失调,经脉闭塞不通,脉中之气阴阳逆乱,卫气不能覆布于外而滞留于内,而使经脉虚空,血气错乱不循次序,就此失去常态而得病。

 

【靈樞】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本篇之名句選:

★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

★ 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

★ 五藏六府,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

《体悟》:饮食由口进入人体,食物中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分别进入相应的脏器及人体四海,饮食中所产生的精微物质分别沿着一定的道路疏布全身,由三焦布散的精微物质可以温润肌肉滋养肌肤,称为津,留驻于脏腑、关窍、补益脑髓而不扩散的称为液。天气炎热或穿衣太厚腠理开泄而出汗,如果这时感受寒邪,寒邪就会留驻在分肉之间,使得津液留聚成沫,挤压分肉阻碍阳气通行造成疼痛。天气寒冷汗孔闭塞不能出汗,阳气不化使得水液不能蒸化宣行,则向下输入到膀胱则形成尿液和气。在五脏六腑中,心主宰其他脏器的活动,耳听声音,眼看物体,都是在为心服务。肺主气而朝百脉起相辅的作用犹如宰相,肝主谋虑犹如将军一样,脾主肌肉而护卫内在脏腑犹如卫士一样,肾主骨而支撑身体可以主人体的外部。本段讲述了津液来源于水谷(脾胃化生),在生理上可分为汗溺泣唾水五种,并随着外在的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太热则为汗,天寒则为溺和气,这些天气(寒暑热)因素对体内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相应的道理。

【靈樞】陰陽清濁第四十[原文]

本篇之名句選:
★ 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
★ 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 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体悟》:本段讲述人体的精气由于来源不同分清浊两部分,并阐述了清浊之气混乱而产生的病变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浊气者谷气,饮食所化精气为浊,浊气汇注于阳分入腑;清气者天气,天气为清,呼吸的空气为清,清气汇注于阴分入脏。浊而清者是胃之清气,上出于口、咽部;清而浊者为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胃里并下行。清浊两气互相干扰而不能正常升降,就为乱气。清气运行滑利,浊气运行滞涩,是人体清浊之气运行正常的表现。如果是因浊气运行不畅造成的疾病,下针易深并且留针时间稍长一些;如果是因清气运行不畅造成的疾病,下针易浅并快速出针;如果是清浊两气相互干扰而造成的疾病,就应查明病因,结合清浊两气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方法调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