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黃帝內經》和《小兒藥證直訣》中關於面診的差異
《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內經‧靈樞》中,關於人體臟腑在臉部的色部劃分觀點稍有不同,
《黃帝內經靈樞篇》五色第四十九中,雷公問於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裏也;巨屈者,膝臏也。
《素問‧刺熱篇》,從「熱病」的角度來劃分,把五臟與臉部的相關部位劃分為:左頰候肝、右頰候肺、額候心、頦候腎、鼻候脾。並說:「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
而宋代錢乙則參考了《素問‧刺熱篇》,在《小兒藥證直訣》卷上·脈證治法的面上證中提到: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赤者,熱也,隨證治之。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