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课前作业贼风的理解

  • 贼风
  • 即使没有遭受到贼风邪气,人也会由于旧因加新因,而导致疾病。
  •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歧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 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 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痺。 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 当体内有先前未发的邪气,同时人有憎恶或爱慕的情绪,气血一乱,便会突然发病。
  • 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 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 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歧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 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



 译文

黄帝说:你说贼风邪气伤害了人体,会使人生病,可是有的人不离屏风、帷帐,不走出屋室,而突然得病,恐怕并不是由于遭受了贼风邪气,得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说:这都是曾受到过湿气的伤害,湿邪隐伏在血脉里面与分肉之间,长时滞留不去;或是曾受过跌碰摔倒之类的损伤,恶血在体内不能消散;或是忽然喜怒过度,饮食不当,衣着不随节令,寒暖失宜,致使腠理闭塞不通;或是腠理开发时而适遇风寒,使血气凝结,新受风寒与原先隐伏体内的湿邪之气交互作用,就形成了寒痹。或是因热而汗出,汗出则受风。在上述情况下,即使不遇贼风邪气,也会由于旧因加新因,而引发疾病。

黄帝说:你讲的这些情况,都是病人自己所知道的,但是也有未遭遇四时不正之气,又没有惊惧不安等情志方面的因素,而突然发病的,其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鬼神在作祟吗?

岐伯说:这也是因为先有宿邪滞留体内,尚未发作,又由于心意中有所憎恶与有所爱慕,因而血气内乱不和,新病与宿邪相搏,所以突然发病。因为发病的缘由隐微不显,难以察知,所以象是有鬼神在作祟。

黄帝说:有些人得了病,请巫医祝祷一番便可痊愈,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古时的巫医,原本知道百病相克相胜的道理,他先已了解了疾病发生的根源,所以能用祝祷的方法使疾病痊愈。

关于贼风的解析

秋季保健需防“贼风”

秋季白天仍然很热,但是一到夜间,就会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很容易受“贼风”侵袭。这是因为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的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气管炎等症状;“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第二天早上容易引起偏头痛,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这主要是病毒侵犯了人体,导致了面部神经麻痹;“贼风”吹在没盖被子的腹部上,还会引起腹泻;“贼风”还常常招来蚊子,吮吸血液,同时,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传给被叮咬者;夜间的“贼风”还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不能充分松弛休息,使肌肉代谢酸性物质堆积,致使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

人们常用“多事之秋”来比喻秋天多变的天气,这恐怕就是“贼风”的罪过。预防“贼风”侵袭,一方面平时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因为白天较热就减衣;另一方面,也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冻一冻,即“秋冻”,也会对秋季的“贼风”增加抵御力。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