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课后作业-227班雅6兰亭

一、钱乙小儿脉证直诀: 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赤者熱也,隨證治之。

二、《黄帝内经》之面部与脏腑对应关系

1、《灵柩 五色篇》中描述的对应关系

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2、《素问 刺热论》中描述的对应关系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不同:小儿是纯阳之体,脏腑初成,属无漏状态,其疾病简单,所以五脏在面部对应的区域范围大,其方位也和胸腔内脏腑的位置一样:上心下肾(心肾相交),左肝右肺(左升右降),中间脾,如一张简单的五行图;成人面诊就比较复杂,本身成人疾病的形成有脏腑的原因也有情志的原因,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洗礼都反映在面部上,所以黄帝内经的成人面诊更接近生活也更精致系统。

相同:中央脾不论是成人还是小儿,脾始终占据中土,岿然不动,说明脾的重要性是独一无二的,说明不论是钱乙先生还是黄帝内经都认同五行,认同中土脾。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