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课前作业 灵枢之名句-何晓彦
· 【灵枢】五邪第二十[原文]
☀ 【本篇题解】说明邪气伤五脏所导致的病症与刺治方法。
1.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本段论述:病邪侵袭到肺脏的临床表现及刺治方法:皮肤疼痛、恶寒发热、气上逆而喘、有汗出,咳嗽会牵引着肩背作痛。
治疗时取中府、云门穴及背部第三椎骨旁的肺俞穴,以用按穴,快速刺入,(浅刺为好),同时取缺盆,使肺中邪气得以外出。
2.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 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本段论述:病邪侵袭到肝脏的临床表现及刺治方法:两胁作痛,寒气留于中,恶血留在体内,走动时关节处牵引作痛,且有脚部水肿现象。
治疗时,取行间,以引胁肋间的郁结之气下行,并取足三里以温胃,若有淤血的络脉可刺之放恶血于外,再取耳轮后明显的青筋,以减去牵引性的疼痛。
3.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本段论述:病邪侵袭到脾胃的临床表现及刺治方法:表现为肌肉疼痛,若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在中易饥;若阳气不足,阴有余,则寒在中而肠鸣、腹痛;当阴阳都有余或不足时,取足三里调治。
4.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本段论述:病邪侵袭到肾脏的临床表现及刺治方法:表现为骨痛、阴痹,在表现按时摸不到,但临床症见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常头眩;
治疗时取涌泉、昆仑;凡有淤血的,刺出。
5.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本段论述:病邪侵袭到肾脏的临床表现及刺治方法:表现为心痛,情绪处于大喜大悲时,容易目眩跌倒。
治疗时,先诊时虚实,再取本经腧穴治之。
本篇之名句选:
★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
★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
★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