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出《钱乙先生儿科》面诊与《黄帝内经》成人面诊的差异和区别?227临2班 索城

  根据《钱乙先生儿科》,小儿脏腑若有疾病,必有一些外在反映,例如:如果病在心,小儿则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如果病在肝,小儿则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如果病在脾,小儿则困睡、泄泻、不思饮食。如果病在肺,小儿则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如果病在肾,小儿则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面上证”原文: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钱乙先生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诊断方式 :上额为心,鼻头为脾,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颏(下巴)为肾。

------------------------------------------------------------------------------------------

  根据《黄帝内经》的面诊,成年人若脏腑有病,一定会体现在面部的不同区域,例如:如果天庭异常,则病在头面。若阙上异常,则病在咽喉。若阕中、印堂异常,则病在肺。若山根、下极异常,则病在心。若年寿、鼻柱异常,则病在肝。若面傍异常,则病在胆,若鼻端、面王、准头异常,则病在脾。若鼻孔、方上异常,则病在胃。


黄帝内经成人面诊方式:印堂(名门)代表肺区,两眼之间位置代表心区,鼻梁代表肝区,金夹(鼻翼两侧)代表胆区,鼻尖(准头)代表脾区,鼻翼代表胃区,肾区在两颧骨下方。 


钱乙先生的儿科面诊相对直观简单,能判断五臟与儿童面部所对应之处。


黄帝内经所示成人面部对应之臟与腑的位置复杂细致,其中脾所对应的准头位置与钱乙先生儿科面诊位置相似,其他臟器所对应的位置均不同,总之,若病于内,一定会形于外。这样会帮助医者在病发前就寻到蛛丝马迹,成为上医,治于未病时。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