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日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在古经中的《大要》篇曾说徐缓进针而疾速出针,则能使正气充实,不致外泄,这属于补法;疾速进针而徐缓出针,则能使邪气随针外泄,由盛而虚,这属于泻法。
【原文】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日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
说到邪气侵犯经脉引起疾病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贼风邪气,常常由头部侵入,所以说邪气在上;由饮食不节所致的浊气,往往滞留在肠胃,所以说浊气在中;清冷寒湿之邪,大多从足部侵入,所以说清气在下。
【原文】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我们脉气所发出的地方,如同泉水的源头,称作井;脉气所流过的地方,像刚涌出泉眼的微小水流,称作荥;脉气所灌注的地方,像水流渐渐汇聚输注于深处一样,叫做腧;脉气所行走的地方,像大的水流迅速流过一样,叫做经;脉气所进入的地方,如同百川的会合人海,叫做合。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