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诊图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黄帝内经:额上为首面,中间为咽喉,两眉间为肺,两目间为心,鼻梁上为肝,两侧为胆,鼻尖准头为脾,鼻翼为胃,左右脸颊为肾,人中为膀胱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肝从左升上交于肺以助肺从右降,出入交替,循环往复,瞬息不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正是肝升肺降的真实写照。肝主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二者构画出人体这一小天地阴阳升降的太极图。肝升肺降是保证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环节,而在此过程中,肝从左升是其始发动力,肝升才能肺降;这就象四季以春为首,六气以风为魁一样。肝通少阳春生之气,体阴用阳,统贯气血,以此推动人体气机的升降转运。对此,周学海颇有所悟道:“肝者,贯阴阳,统血气,居真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世谓脾胃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之所经;肝者,发始之根也。”“肝升肺降”的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被奉为治疗气机失常疾病之圭臬。(摘自百度文章)
总结:小儿尚未发育完全,前天之气肾托举五脏,按照肝升肺降的五行太极方位逐渐成长,成年后,脏腑归位于鼻梁,鼻梁正中间也是人得脊柱,四肢也已定位,这时人发育完全,自此开始损耗肾气,人体机能开始衰退,直至终结。这是我个人理解。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