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课前作业

【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五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藏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五脏有病,就应该取十二原穴。因为这十二个原穴,是五脏禀受三百六十五节经气的部位。五脏发生病变,就会反应到十二原穴上。

【靈樞】本輸第二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春天针刺时,应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十二经的荥穴以及大筋和肌肉的间隙,比较严重的病要深刺,轻的要浅刺。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输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合穴,深刺或浅刺与春天针刺的方法一样。冬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背俞穴,要深刺并且留针。这是四时气候的温热凉寒的次序,脉气所聚的处所,病疾发生的部位,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

【靈樞】小鍼解第三

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寫也

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生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

看到病人的气色就知道病情的,叫做明;按切病人的脉象就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的病情就知道病位的,叫做工。

太陽為開,陽明為閤,少陽為樞【靈樞】根結第五

 太陽為開,陽明為閤,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閤,少陰為樞

太阳经好像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像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像人身外门的枢轴。太阴经在于人身,好像内门的插关;厥阴经在于人身,好像内门的门扇;少阴经在于人身,好像内门的转枢。

【靈樞】壽夭剛柔第六

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营分病多出现寒热往来,呼吸少气,血上下妄行。卫有病则痛无定处,也不定时,胸腹会感到满闷或者窜动作响,这是风寒侵袭于肠胃所致。寒痹的病状,多由病邪久留而不解,因此时常感到筋骨作痛,甚或皮肤麻木不仁。

【靈樞】官鍼第七

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鍼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 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

脉络分布在深部而不显现于外、不能用肉眼看见的,在针刺时,要轻微地进针,刺入其内,并长时间地提捻针,以使孔穴中的脉气上行而产生针感。脉络分布在浅部而现于外的,就不能直接针刺,必须先按压隔绝其脉,使血脉停留然后才可以进行针刺。只有这样,才不致出血,也就不使精气外泄,而只将邪气去除。

【靈樞】[本神]第八

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顺应四时寒暑气候的变化,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阴阳之偏而调谐刚柔,象这样,才不至被虚邪贼风所侵袭,可以长生不老。

【靈樞】終始第九

 必先通十二經脈之所生病,而後可得傳於終始矣。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傾,取之其經。

要取得这样满意的效果,就必须首先通晓有关十二经脉的理论及其发病时所出现的症状和病理机转,然后才能得到《终始》篇的精义,这样才能做到不使阴经和阳经的病症相混乱,不使虚症和实症相混淆,针刺治疗疾病时就能从其所属的经脉上取穴。

【靈樞】經脈第十

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

大凡诊视络脉的病变,如果络脉颜色青,就是有寒邪郁积并有疼痛;如果络脉颜色赤,就是有热。胃里有寒,手鱼部的络脉多呈青色;胃里有热,鱼际的络脉则呈现赤色。鱼际的络脉如呈黑色,就是邪留日久的痹病。如果络脉的颜色有赤有黑又有青色的,是寒热错杂的病变。如果络脉的颜色青而脉象短,为气弱的征象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