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课前作业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

  阴有阳疾指的是在内的在腹部的腑有了疾病,可以选取足三里来治疗。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所以说五脏六腑均靠这胃中产生的营气滋养着(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六腑有疾均可加用足三里治疗。比如说胆囊炎的患者有恶心、厌油可以用足三里降逆和胃,泄泻的可以加足三里,中气不足的小便不利也可以加足三里。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临床上常常可以看见夜间容易惊醒的病人,除了从痰热扰心来论治,还可以从肝血虚不能藏魂考虑,常用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另外又有人说肝阳气是不是也可以不足,这类就多用吴茱萸、蜀椒之类的来配伍,可以以后慢慢体悟。肝阳亢盛的人,血随阳升,这种人多易怒并且面红耳赤,治疗就应该平肝潜阳、引血下行,治疗如张氏镇肝熄风汤等。所以五脏寒热虚实,分辨清楚即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此处说明了食物进入人体,人体的肠胃运作状态。临床上很多脾虚的病人,吃了饭就会拉肚子,可以考虑时脾气的一部分被消耗在了运化水谷上面,所以肠道停留的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吸收,所以快速被排空了。另外还可以看见很多心下痞、嗳气、上腹胀的患者,会伴随便秘的症状,也就是说我们的胃肠之间有一方特别充盈不能定时排空,那么另一方的功能势必受到影响。这样的病人我们需要运用降逆和胃的方法来解决大便秘,促进胃肠更虚更实的状态恢复。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