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_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雅好4班杨兴)

灵枢_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黄帝问岐伯说饮食物进入口以后,又被输送到胃和肠,其化生的津液分为五种,如果在天气寒冷和衣服单薄时,津液就会化为尿和气;天气炎热和衣服过厚时,津液就化为汗;情绪悲哀,气并于上,津液出于目就化为泪中焦有热,胃体弛缓,津液出于口就化为唾液;邪气侵入体内,阻滞津液输布,阳气闭塞而津液不化,水气不能宣散就形成水胀病。我知道这些情况,但是不知道其化生的机理,想请你讲一下。岐伯说饮食物都是由口进入人体,饮食物中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注入相应的脏器及人体四海。饮食物所化生的津液分别沿着一定的道路输布。由三焦布散的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能够温润肌肉、充养皮肤,就是津(很多女同志都喜欢外部美颜,真正的美颜是调节身体内部的津液,外部化妆其实这都和画皮没啥区别了);那些流注于脏腑、官窍,补益脑髓而不布散的,就是液。天气炎热和穿衣太厚,腠理开泄而出汗。如果又感受寒邪,寒邪就会留滞在分肉里面,使得津液凝聚成沫,挤压分肉,阻碍阳气流行就会产生疼痛。(现代人都喜欢敞开衣服,但不知道这样寒邪留在体内造成肌肉疼痛)天气寒冷,汗孔闭塞不能出汗,阳气不化,水液不得蒸化宣行则向下输注到膀胱,就形成尿液和气。(很多时候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喝水直接变成了尿,小肠的阳气太弱,无法气话让水到肺,办法就是按照倪师的方法练习易筋经)在五脏六腑中,心主宰其他脏器的活动。耳听声音,眼看物体,都是为心服务。肺主气而朝百脉,起相辅的作用,犹如宰相。肝主谋虑,就像将军一样。脾主肌肉而护卫内在脏腑,就像卫士一样。肾主骨而支撑身体,所以可以主人体的外部。人体五脏六。腑的津液都上达于目,人悲哀的时候气并于心,使心系拘急,心系拘急会使肺叶上举,肺叶上举就使得津液向上流溢。但是,心系不总是拘急,肺叶不总是上举,而是时发时止,所以发生咳嗽而流泪。中焦有热,胃中的饮食物就容易消化,食物消化以后,寄生虫追寻食物就会在胃肠中上下串行,导致肠胃扩张胃体迟缓,气因之上逆,津液随着上升,于是就出现了唾液从口外流的情况。(很多时候很多小孩都是这个情况,你看到他流口水,就会导致便秘

饮食物所化生的津液,混合成脂膏样的部分,向内渗灌到骨腔中,并可以向上补益脑髓,向下流注到阴器。精属阴,气属阳,如阴阳不和,则阳气不能固摄,精液向下流溢,从阴窍外泄。从而使滋养骨髓的津液也随着向下溢出而减少,如果下溢过度,真阴虚损,就会出现腰背疼痛和足胫酸楚。阴阳气道阻滞不畅,四海闭塞不通,三焦不能疏泄,津液不能正常的布化到全身,饮食物相互混杂在肠胃中运行,积于回肠,水液停留在下焦,不能渗灌于膀胱,这样就会使下焦胀满,水流向外泛溢,就会发生水胀病(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湿气就是阳气不足导致的,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温病派的补阴之法已经不适合现在人的体质,现在人大量服用抗生素,不管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抗生素大量消杀人体阳气,故造成很多人的寒湿体质。办法还是按照倪师的方法练习易筋经)。这些就是津液分为五条通路运行的正常和异常的情况下。

真的时间太匆忙的,所以灵枢只能挑选部分篇章细度,等疫情结束必认真研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