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陰陽清濁第四十(雅1班 梁彧祺)

黃帝曰:余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黃帝曰:余聞一人,非問天下之眾。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眾,亦有亂人,其合為一耳。黃帝曰:願聞人氣之清濁。歧伯曰: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黃帝曰:夫陰清而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別之奈何。歧伯曰:氣之大別,清者上注於肺,濁者下走於胃,胃之清氣,上出於口,肺之濁氣,下注於經,內積於海。黃帝曰:諸陽皆濁,何陽獨甚乎。歧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
黃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濇,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本篇论述人体的精气由于来源的不同而分清浊两部分,并阐述了清浊之气混乱而致的病变与相应的针刺法。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指饮食物所化生的稠厚精气为"浊",稀薄精气为"清"。另外,张介宾云"人身之气有二日清气,日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日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日受气者清。"认为浊气指谷气,清气指天气,其意也通,可参。

本篇将人体内的精气分为清浊两部分,并指出清浊之气与经脉的阴阳属性有一定的关系。阴经中的精气多清,阳经中的精气多浊,且清者气滑,浊者气涩,治疗其发生混乱后产生的病变时,在针刺上也有深浅疾徐的不同。


名句選:

★ 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

人体清阳、浊阴之气的升降规律。


★ 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人气之来源有清浊之分,其行有上下之别,清浊变动不居,可以互化,且“浊中有清,清中有浊”。

人体受纳的饮食物所化生的气是浊的,与自然界之空气所化生成的是清的。清气注于阴分入脏,浊气输布于阳分入腑,饮食物所化生的浊气中的清气,向上出于咽部;而清气中的浊气则可以下行。如果清气和浊气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的升降,就叫做乱气。


★ 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在诸阳经中,小肠接受胃下输的饮食物,并分离清浊,所以惟独它所属的手太阳经浊气最多。在诸阴经中,主气而司呼吸运动,所以它所属的手太阴经接受的清气最多。大凡清气都向上到达头面部的孔窍,浊气都向下注入经脉之中。虽然说五脏都接受清气,但是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所以惟独脾所属的足太阴经能够接受浊气


人体的清气、浊气异常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清气运行滑利,浊气运行滞涩,这是清气、浊气的正常表现。所以,如果是由于浊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深刺而留针时间长;由于清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浅刺而快速出针。如果是由于清气与浊气相互干扰而导致升降失常的疯变,就应当察明病情,了解清气、浊气相互干扰的程度和部位,再结合清气、浊气的特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调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