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_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概述:本篇主要论述了与疾病发生原因的相关内容。百病指的是一切的疾病 ,始生即疾病发生的初始原因。
本篇之名句选:
1、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译文: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喜怒等情志内伤有关。如果喜怒不加节制就会伤及内脏,风雨之邪,就会伤害人体的上部,感受寒湿之邪,就会伤害人体的下部。
感悟:人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外感邪气与情志失调有关,如果能注意避寒暑风雨等外邪,保持心情平和则会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与其治已病不如防未病,防要优于治。
2、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译文:风雨寒热如果未形成致病的邪气,是不会独自伤害人体而致病。突然遭遇到疾风暴雨而不生病的人,是因为其身体强健,正气不虚,所以单方面的邪气也是不能致病的。
感悟:虽然外邪是造成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人体自身正气充足,则邪不可干。
3、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译文:忧思过度则伤害心脏,外感寒邪及食寒饮冷会使肺脏受伤,忿恨恼怒过度,则肝脏受伤,酒醉后行房,出汗后受风则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行房后汗出洗澡,则肾脏受伤。这就是身体内外上中下三部发生的疾病。
感悟:情志、饮食及房事不节对身体都会有影响。所以掌握正确的养生观念,才能做到趋吉避凶。
4、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译文:审查其疼痛地方,就可以知道病变所在的部位。根据正邪之气有余不足的虚实情况,运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该补则补,该泻则泻。要遵循四时气候变化和脏腑间的相应关系,不要违反四时气候规律,这就是最好的治疗规律。
感悟:治病也要遵循四时规律,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利用三伏天三伏贴治疗寒性病就是顺天时祛寒邪补阳气,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雅3班 顾敏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