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藏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悟:要是五脏患上了疾病,就应当取刺十二原穴,五脏用以禀承全身经脉三百六十五个气穴经气聚集的地方。
2.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悟: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顺序、经脉气血运行的深浅部位,疾病所侵入的不同部位,脏腑病变所适的部位而决定的四时刺法。
3. 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藏。故邪入于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
悟:脏正气充实,邪气侵入也难以停留。
4. 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鍼道咸絕。
悟:能够明察经脉循行起止的话,一句话就能将九针的奥秘方法说清楚。
5. 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悟:营主血属阴,病在阴分,阴病则阳胜,阴与阳争,故见寒热,阴耗则少气,邪在血中,随血上下妄行。卫主气属阳,病在卫分,故为气痛,气无定形,故时来时去,并有气郁满闷和腹胀肠鸣,这是风寒邪气侵入胃肠所致。寒痹是邪气停留于经络而不去,所以有时疼痛而麻木不仁。
6. 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鍼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
悟:留针时长以引导其脉气上行。
7. 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悟:顺天应时。
8. 必先通十二經脈之所生病,而後可得傳於終始矣。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傾,取之其經。
悟:要想使阴阳虚实保持正常的状态而不发生改变和错乱,就必须取其所属经脉的穴位进行针刺。
9. 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
悟:十二经脉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
10. 五藏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穀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悟:五脏融合神气魂魄并将它们藏守其中;六腑受纳水谷,传化糟粕,经过消化而将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十二经脉受纳血液‘将其运行到全身,濡养筋骨关节。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