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 2021.08.08课前作业
【靈樞】陰陽清濁第四十
本篇之名句選
★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 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笔记:
a.人所受的谷物饮食入胃,腐熟水谷,化生的营养物质稠厚属浊气,从自然吸入的是稀薄之气则属清气。
b.饮食入胃经小肠,分清泌浊,而脾将水谷精微上升布散于心肺,向上走孔窍经咽呼出,清气经肺脏化生浊气,下行诸经。清气之不升和浊气之不降之间相混淆 ,则称乱气。
C.凡受清气者,气行滑利,受浊气者,气行涩滞,此为气的运行常态。所以刺阴经,要深刺且留针,刺阳经,浅刺且快出针;若清浊互相干扰不清,按具体情况,常规分别调治。
【靈樞】本藏第四十七
本篇之名句選:★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寒溫和則六府化穀,風痺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笔记:
a.人的气血精神,供养者生命的营养及各个方面。
b.人的经脉,是气血运行,营养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
c.人的卫气,是温养肌肉,充养皮肤,滋养腠理,掌管皮肤汗孔开合的。
d.人的意志,是驾驭精神活动,控制魂魄,调节人体的机能以适应寒热温凉,和喜怒哀乐的。
e.血气和合则经脉通畅,荣养全身的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滑利。
f.卫气调和使肌肉舒展滑利,皮肤柔软色彩调和,皮肤腠理紧致细密。
g.意志和顺,精气集中,魂魄守身而不散,懊悔愤怒能控制不常发作,五脏不致受邪。
h.人体的寒热温凉平和,则六腑能化生谷物,(肌肉强健)则风痹之患不会发生,经脉通透滑利,肢体关节不受邪侵,此乃人的正常生理状态。
i.观察身体其外在的不适反应,能够知道其内脏的变化,,则能判断其病之所在(伺外揣内之道呀)。
【靈樞】邪客第七十一
本篇之名句選:★ 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于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 補其不足,寫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黃帝曰:持鍼縱舍奈何?歧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經脈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
笔记:
a.今有厥邪之气侵犯五脏六腑,卫气只能在五脏六腑之外护卫,运行于阳分,不能进入到阴分。(卫气)行于阳分则阳气盛大,阳气盛则阳跷脉气充盛,阳气不能入阴分,则阴虚,所以失眠。
b.(用针刺)补阴分的不足,泻阳分的有余,调适阴阳的虚实,疏通营卫运行的道路,消除引起营卫逆乱的邪气。服半夏汤一剂,沟通阴阳之气,可立即入睡。
上述2条阐述阳不入阴失眠及其治疗方法。
c.手少阴心经是心所主之脉,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是贮藏精气的。心脏坚固就不会受外邪侵袭,此非邪气容留之所。邪气留恋则心气伤,心气受伤则神志不守,神气不守则人死啦。所以说所有侵袭心脏的邪气,都在心包上(心包代君受邪)。
d.黄帝问:针刺治疗的具体方法是怎样呢?
岐伯答:首先应该明确十二经脉的起始(点),皮肤的寒热,以及脉像的盛衰滑涩。
知邪气之所在,懂解决的方法。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