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

第二次课前作业

第一次课后作业写到邪气,在第二次课前作业中,再次从《灵枢》中找到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阐述邪气的句子来体会。

体悟:邪气伤人分在人体的上部和下部。上半身发病的,是受了风邪所致;下半身发病的,是受了湿邪所致。所以说外邪侵犯人体,是没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外邪侵犯了阴经,会流传到六腑;外邪侵犯了阳经,就会流传在本经循行通路而发病。阴经与阳经,名称虽然不同,但都属于经络系统,上下互相会合,经络之间互相联贯,就象一个没有头的圆环一样。而病邪侵入人体,有的在阴经发病,有的在阳经发病,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没有固定的规律。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会聚在头面部。一般病邪伤人,往往乘经脉空虚,以及劳累之后,或饮食出了汗,腠理开泄,而被邪气所侵入。邪气中于面部,就会下行至足阳明胃经。邪气中于项部,就会下行至足太阳膀胱经。邪气中于颊部,就会下行至足少阳胆经。如果邪气中于胸膺、脊背、两胁,也会分别下行所属的三阳经。邪气中了阴经,常是从手臂或足胫开始的。因为臂和胫的内侧皮肤较薄,肌肉也较柔弱,风邪容易内侵,所以同样受风,惟独阴经最易受伤。人身受了风邪,不一定都伤及五脏。如果邪气侵入了阴经,而五脏之气很充实,那么邪气入里也留不住,还要回归于腑。因此阳经受了邪,就流传于本经而发病;阴经受了邪,就流传于六腑而发病。忧愁恐惧会使心脏受伤。身体受寒,又喝冷水,就会使肺脏受伤,因为两寒相迫,使内外都受到伤害,会发生肺气上逆的疾病。如果从高处堕坠,淤血积留于内,又受大怒的刺激,气上而不下,郁结胁下,就会使肝脏受伤。如被人击倒,或饮食不调,过于劳累,就会使脾脏受伤、如用力举重过度,或房事过度,或出汗后浴于水中,就会使肾脏受伤。脏腑都感受风邪,在内外俱伤的情况下,风邪才能留止成病。人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气血,全都上注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其精阳之气上注于目,使眼睛能够看。其旁行的经气上达于耳,使耳能够听。其大气上出于鼻,使鼻能有嗅觉。其谷气出于胃而上达于唇舌,使唇舌能有味觉。所有这些气所化的津液都上行薰蒸于面部,而面部的皮肤又厚,肌肉坚实,所以面上的阳热很盛,天气寒冷也不能胜过它。虚邪伤人后,患者的形体就会有战栗恶寒的现象。正邪(四时之风)邪人,病情较轻,开始只是微见于面色,身上并没有什么感觉,象有病,又象没病,不容易知道它的病情。医生看到病人的气色就知道病情的,叫做明;按切病人的脉象就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的病情就知道病位的,叫做工。气色、脉象、尺肤和疾病都有相应的关系,就象鼓之应桴而响,影之随形而移一样,是不会相失的。这也就象本和末、根和叶的关系一样,根死则叶必枯。因此,察色、切脉、诊尺肤三者是不能相失的,知其一谓之工,知其二谓之神,知其三的就可称为神明的医生了。气色青的,脉象应是弦;气色红的,脉象应是钩;气象黄的,脉象应是代;气色白的,脉象应是毛;气色黑的,脉象应是石。如果看到的气色和切得的脉象不符合,反而切得相克的脉象,就会死亡;如能切得相生的脉象,疾病就会痊愈。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