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课前预习 黄帝内经 灵枢名句有感,雅3-耿珊娟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44篇
★ 病在藏者,取之井;
★ 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 病變於音者,取之經;
★ 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命曰味主合
【笔记】倪师人纪针灸中讲过,病在脏,取井穴;病变出现病色,取荣穴;按时间发病的,取俞穴;因病使声音发生变化,取经穴;病变出现味嗅觉方面的问题,取合穴。原来出处在这里。
论痛第53篇
★ 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
【笔记】有患者,身体寒,舌白苔腻,痰多,大便溏,皮肤轻轻碰伤,即得瘀血良久,先青后黄,其状可怖。经吾治,用大量热药暖其脾胃肺,清痰,一年余,自述再有碰伤,夜见微暗红,二日即消失无踪。未用过化瘀血之类的药,患者也是事后才说起,这个大概算是身体热了之后上帝送的小礼物。
又有患者,身体寒,舌胖大,有齿痕,小腿肌肤甲错,漏带,失足跌伤,皮肤擦破渗血,几至月余不复!后经动用生肌散才得痊愈。气不足固是主因,阳气不足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吧。
余,年青时阳气旺身体热,阴不足,苦夏,手足心烫,每夏以在冷水中常泡为幸,性急多燥,多骑行,常于夏日跌扑到路上,皮肤每有擦碰,常血流如柱,不问医药,几日也就自己平复如初。
由此可见,受伤之后的回复快慢真的是跟身体的寒热程度关系很大。
4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