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癰疽第八十一之学习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之学习

By雅2-张松炜

 

字典查询:

1.   痈(癰):yōng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疽 : 疽 中医指一种毒疮:痈疽

痈疽是一种皮肤上的病症,轻症为痈,重症为疽;有发炎症状,有肿,甚者伤及肉-〉骨——髓--〉



☀ 【本篇題解】介紹癰疽,包括其成因、病程、死期,並且列舉了十九種癰疽(猛疽始,脱痈终)的名稱、症狀、部位、治療方法。

  • 癰疽的成因、病程、死期。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于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寫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歧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寫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寫,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於五藏,藏傷故死矣。

###痈疽的成因:人体“正常态”应该效法天地纲纪, “血脉营卫, 周流不休”的。但由于外在的寒邪之气,攻击人体的經絡,导致人体出现“异常态”--“血泣(血液流行不畅),血泣則不通(气不畅),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也就是“血脉营卫,不能周流不休”,从而造成--痈肿!卫气不通畅,则寒化为热,“热胜”则肌肉化为“脓”,脓如果不能泻出,则会进一步伤及筋、骨、髓,经脉败漏,最后伤及五脏,脏伤故死。皮(肺金)-肉(脾土)-筋(肝木)-骨髓(肾水)-血(心火)

从病因也就可以思考治则:(1)提升人体正气(缓则治本),(2)急则治标-----A.去除表之寒邪(麻黄,桂枝),使得营卫之气畅通无阻,周流不休!B.除湿(白术),C.如果下陷(升提之药---阳起石?)


本篇之名句選:
★ 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重点在“不能陷”为痈,“能陷”为“疽”;痈,病症轻,易治;疽,病症重,难治!
★ 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