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
【体悟】: 不同的邪气侵入人体位置不同,风寒燥暑之气多从人体的头部入侵,先在头部发病,所以说邪气在上;人食五谷水饮,皆需入胃,通过胃部运化成水谷精微,精气上注于肺部,浊气则留于肠胃,所以说浊气在中;而清冷潮湿的地气一般从人体的足部侵入人体,故清气在下。邪气、浊气、清气对应身体不同位置,造成不同疾病,如何祛除因气造成的病痛,需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针陷脉则邪气出”,根据外邪所侵入的经脉在头部取穴,使得邪气随针外泄;“针中脉则浊气出”,欲使滞留在肠胃中的浊气出,则应采用中土足阳明胃经的合谷足三里穴(土经土穴)进行治疗。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体悟】: 中医本就是自然学科,讲的天人合一;一年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经脉,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十二经脉有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气血皆可上于头面,进而入窍,眼能看是因为阳气从眼睛走,耳能听是因为旁行经气走到耳朵,鼻能嗅是因为宗气从鼻出,胃部浊气走到舌,故尝到味道,气血津液熏蒸于面部,阳热聚集,故面部不怕寒冷。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