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1~18之名句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原文]【本篇题解】介绍九针和十二原,也就是九种不同针具的名称、形状、用途,以及十二原穴的名称、对应脏腑、治疗原理。
古代所用的鑱针、员针、提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针具之说明及其运用时机。
本篇之名句选: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刺之微在速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灵枢】本输第二[原文]【本篇题解】介绍五输穴,也就是十二经脉各经的井、荥、输、原、经、合,各穴的名称、位置。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各经井、荥、输、原、经、合穴的名称与部位。
本篇之名句选: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灵枢】小针解第三[原文]【本篇题解】小针解就是对小针的进一步解说,也就是加以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关于小针的部分,对其内容做出更详细的补充说明。
本篇之名句选: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写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迎而夺之者,写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原文]【本篇题解】比较邪气入侵人体时的各种情形,包括了所伤的身体部位、所伤的经脉,并列出了五脏六腑为邪气所伤时出现的病形。
邪气中人之上下部位分别
本篇之名句选: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府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灵枢】根结第五[原文]【本篇题解】介绍经脉的根结,包括其部位和穴位名称,对应于「开、阂、枢」的作用和其所主的疾病,以及治疗的运用。
本篇之名句选:
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太阳为开,阳明为閤,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閤,少阴为枢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藏之精有余者写之,不足者补之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灵枢】寿夭刚柔第六[原文]【本篇题解】说明人体体质的刚柔阴阳属性,以及从其来辨别寿命长短的方法。
本篇之名句选:久痺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痺者内热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痺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灵枢】官针第七[原文]【本篇题解】说明不同的针具和刺法的特性,与其所适合治疗的病症。
本篇之名句选: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灵枢】[本神]第八[原文]【本篇题解】说明人的精神活动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影响五脏所导致的病症。
本篇之名句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灵枢】终始第九[原文]【本篇题解】介绍人迎脉和寸口脉的脉象与其所代表的十二经脉病症,以及其治疗方法。并且介绍了几种针刺方法,以及十二种针刺的禁忌和十二经脉气将绝时的症状表现。
本篇之名句选: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写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灵枢】经脉第十[原文]【本篇题解】介绍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包括名称、分布、循行路径,以及经脉虚实的病症表现。
本篇之名句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灵枢】经别第十一[原文]【本篇题解】介绍十二经别的循行路径。
本篇之名句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灵枢】经水第十二[原文]【本篇题解】用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来对比十二经脉的各自特点,并且也说明了十二经各自之最适宜的进针深度和留针时间。
本篇之名句选: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灵枢】经筋第十三[原文]【本篇题解】介绍十二经筋,包括循行路径、所主疾病,以及其治疗方法。
本篇之名句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骨度第十四[原文]【本篇题解】骨度就是人体各个部分骨骼的尺寸长度。
本篇之名句选: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
【灵枢】五十荣第十五[原文]【本篇题解】说明经脉中的经气每日运行五十周次的路线和顺序。
本篇之名句选: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灵枢】营气第十六[原文]【本篇题解】营气的介绍。
本篇之名句选: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
【灵枢】脉度第十七[原文]【本篇题解】脉度就是脉的长度。
本篇之名句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写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合则留为痈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本篇题解】说明营气和卫气的生成与运行,以及三焦的运行路线和特点。
本篇之名句选: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未完待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