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学习后很有感触,针灸在临床上是有补法和泻法的。先说针,针根据进针部位的快慢轻重等是有很多补法和泻法的。比如说最常见的有捻转补泻、迎随补泻、疾徐补泻,灸也是有补法和泻法的。如果灸的火特别快,力度比较大是泻法。如果灸的比较温和,这种的我们认为是补法。
举例腰痛,腰两侧痛,而且是酸痛,隐痛等虚证,膀胱经的问题,分为虚和实,虚证用补法,当用委中四总穴说的“腰背委中求”,其实很多时候腰痛扎委中穴效果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辩证准确,腰背委中求,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阳井金阴井木,井荥输原经合(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金水木火土。)至阴穴是膀胱经母穴,本着补井当补合的原则,第一针当针健侧委中用补法,第二针本经本穴通谷,第三针束骨,第四针昆仑。
反之,如果是实证胀痛等就要先泻对侧子穴束谷。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