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前作业《黄帝内经》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篇把上古時代的養生理論和思想做了說明,同時也把男子和女子每7年/8年的生理週期和經脈生理盛衰演變做出分析。更進一步的說明四种层次的養生高人(真人,智人,圣人,贤人)的心法及成就。养生的最高境界(知,行,果),长寿百岁的实践方法和心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篇講述了四季中如何應天時而調神養生的理論和做法,同時揭櫫了"治未病"的中醫思想。說明違逆四時養生法對陰陽、五藏的影響,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篇講述了陽氣生化而能養護生命的重要,並且人體要和大自然界相互感通。 同時說明了陰陽之間的關係,強調了陰平陽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調和五味以養陰精的方法。揭示中醫的天人合一思想! "順之則陽氣固"是重點,明示人身陽氣的重要性,並論述由於種種原因而使陽氣受傷引起的病變: 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篇 "金匱石室之書",是說明一個書中內容之珍貴,而本片以此為命名,主要是講述五臟六腑對應陰陽、四時、五行萬物的關係。四時八風之邪氣對五臟的侵害及影響的身體部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篇是揭櫫了中醫臟象學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陰陽五行的觀念,透過陰陽來闡明病理的變化及臨床診治的方法。★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

★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 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