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 此言讲痈疽产生的原理。我们在临床治疗疼痛以及内科疾病也常常用到,以下是通过两个临床案例来记录我在临床中对疼痛观察和治疗心得。
一个同事,平时颈肩、后背、腰都痛,经过经络辩证,认为是膀胱经的痛症,在进行单侧膀胱经以及小腿肚压痛点的针刺后,疼痛马上缓解。但是第二天她出现了另一侧的颈肩腰痛,并且是拘挛痛,无法直起腰来走路,再来用以上方法治疗,毫无缓解。随后出现腰部疼痛处发热,小便灼热疼痛,发烧,最高达39度,打冷战,恶心呕吐,最后前往医院进行西医治疗,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并进行西医治疗出院。对于此种现象,我不得不把它考虑为针刺治疗不当出现的继发症状。后来我对她进行了经络上的检查,豁然明白这确实应该是针刺不当的结果。首先,她的疼痛是两侧都发生过,只是这次发生在一侧,但其实两侧都有病变,针刺的时候应该刺两侧。其次,急性肾盂肾炎其实是一种急性的内脏发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她膀胱经上大概在肾俞部位有个很明显的结节,按压起来很痛,平时腰痛的部位也在这里,我们在针刺治疗对侧腰痛的时候通了对侧经络,导致此侧经络经络气血运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当变化的气血经过此处淤堵的结节时无法通过,从而导致了痈的发生,这和痈疽篇里所讲的痈疽的产生完全符合。后来她的颈肩腰痛仍然会频繁的发生疼痛,既然得到了上次的教训,我这次就同时在两侧下针,并随时观察她的反应。到下午的时候,她跟我讲,她上背部感觉有股风在跑,而在有风的地方又是一个结节,经过对上次事件的分析,及此时她的反应,我更印证了我的猜测,为了避免上次事件的发生,我赶紧给她煮了生姜紫苏水去除风寒之邪,同时让她艾灸结节处,这次总算平安度过,后来我让她一直灸腰背部膀胱经上所有的结节,同时给她针刺治疗,总算没有再发生过内脏痈疽的事情,她后背膀胱经的结节也经过艾灸后越来越小。
还有一个患者,我在给他治疗严重的腿抽筋,腰痛。此患者有心脏病,冠脉有支架植入。肾功能不全,痛风,在扎针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因为胃出血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查血色素只有6克多,当时医院要给患者输血治疗,患者拒绝并强行出院。在扎针治疗期间,患者痛风发作,非常痛。对于痛风发作,最快的方法就是放血治疗,平时放血要放很多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这个患者血色素太低,疼的时候又会发作抽筋,当时我大胆的做了一个方案,就是放平时血量一半,然后在痛处进行艾灸。这个方案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我们那里痛风发作的时候严禁艾灸。此患者不能彻底放血的话疼痛就不能很好的缓解,但是放血过多,又怕他抽筋,之所以敢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痈疽篇里讲到,痈疽的产生原理就是寒邪客于经络,导致血液凝滞,卫气不能通过的时候,就会郁而化热。而痛风的发作不也是这样的原理吗?表面看上去是热像,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寒凝经络不通导致。放血后经络不通稍微得到一些缓解,淤堵的卫气疏散后,其病机就只剩下寒和瘀,而艾灸能温通经络,正好合适,结果也证明了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以前在大学和医院的时候,对于痈疽的治疗,大多是清热解毒,认为是热毒蕴结。而《痈疽篇》里对痈疽的理解却是全然不同,而我在临床中通过这两次的案例更是深刻体会了《黄帝内经》中对于疾病的深层认知,在以后治疗无论是内科阴实还是颈肩腰腿痛,我都会深信温阳通经络的方法才是正确的道路。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