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课前作业 龚廷贤先生学思 227雅10班 田学玲

17课课前作业 龚廷贤先生学思 227雅10班田学玲


一、龚廷贤辨证重脉诊,论病首言脉法,认为脉明则病理自明。其在多本著作中,均开卷首言脉理,在论述每一病症时,亦先明脉象,辨明脉之生克,才能于病之轻重了若指掌。

“血气论”详细阐述了气血的生理、病理、相互关系及调治方法。指出人身之根本为血气,血气不通则百病始生。治疗以“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为主导思想,重在调气,气行则血随,并强调在调气调血的同时,要不忘助胃气,此乃治病之本。在治疗血证时,尤勿使滋腻之药损伤胃气。龚廷贤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故左血右气,夜血昼气。此观点对临床辨证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为血气生化之源,并说“补肾不若补脾。”脾胃受损乃内伤之根本,将脾胃受损原因概括为饮食劳倦、恣味纵欲、饮食自倍三点,简明扼要。因饮食与脾胃关系密切,饮食调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脾胃的健衰。故龚氏特别注重饮食养生,勿令饮食失调以害生。其总纲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无论是防病、治病还是病后调理,都将调理顾护脾胃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说明了龚廷贤注重脾胃的思想。

“衰老论”阐释了人体衰老的机理为肾阴肾阳虚衰,而恣味纵欲会加速衰老以致早夭不救。龚廷贤提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反对单纯运用补药以保生,反对恣食厚味,认为不过加速正气的衰退。而应重视摄生养性的重要性,倡导节欲清心以保精。

“延年良箴”具体给出了摄养的思想和主张,包括饮食、运动、劳逸、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龚廷贤的养生思想。

龚廷贤的治未病思想包含在养生理论中。除了摄生养性外,亦有独立之处。提出万病之原为虚,致虚之由有四,一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一为劳役过度,耗散元气;一为思虑过度,损伤心血;一为房欲过度,耗伤肾水。并说虽智者亦难免犯之一二,故运用王道和平之剂来进行调摄,早晚间服坎离既济丸和保合太和丸。则可免终身之患,延年益寿。

另治未病思想体现在各科证治当中,如预防中风,指出中风先兆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蠕动。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及时用药治疗,则不仅可以可避免中风的发作,而且增强正气,不生他病。

此外,龚廷贤是一个富有原创精神的医家,内科上首先命名了“五更泻”,称之为“肾泻”,将五更泻的病因归为肾虚。

妇科创制了“加减四物汤”,扩大了四物汤的治疗范围,既可治由体虚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又可治内伤饮食等杂病;既可治诸窍不利,又可治肢体不和;既可治经带胎产诸病,又可随四时之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方。

写出了第一部以“推拿”命名的儿科专著,强调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的作用,注重乳母饮食及情志变化对小儿的影响。

外科上为记载最早的运用砷剂治疗梅毒,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情进行不同的治疗。明确指出梅毒具有可传染性。

龚氏熟识药性,将其编为歌括,流传下来,易颂易记。即为现在大家所熟识的《药性歌括四百味》。

其《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中之方剂大部为原创。有很多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乌鸡白凤丸、清上蠲痛汤、高枕无忧散等。

龚氏亦善于运用前人之方,比如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妇产科及五官科、外科,极大地拓宽了方剂的适用范围。

二、1 诊疗思想特点


1. 辨脉为先,脉症合参


 龚廷贤代表著作《万病回春》的辨治特点,其四诊以辨脉为先,脉症合参。龚廷贤辨脉首先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形体百骸与人迎、寸口相对应,再参以四时方位对脉象的影响,分六脉、七表、八里、九道、六死等脉,并以脉析症,四诊合参,为辨病、辨证提供依据。


2. 临床辨治,突出脾胃


 龚廷贤其“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为血气生化之源,并提出“补肾不若补脾”。脾胃受损乃内伤之根本,将脾胃受损原因概括为饮食劳倦、恣味纵欲、饮食自倍三点,简明扼要。因饮食与脾胃关系密切,饮食调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脾胃的健衰。故龚廷贤特别注重饮食养生,勿令饮食失调以害生。其总纲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无论是防病$治病还是病后调理,都将调理顾护脾胃摆在重要位置。


 龚廷贤继承了金元医家李东垣重视脾胃的思想,认为脾胃为人身之本,同时在内伤病的病因认识上,对李氏理论有所发展。将脾胃病的病因与病人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环境相关联,又以五行生克理论通过调理相关脏腑以健运脾胃,同时反对当时世人滥用香燥耗气之品以剥夺真气。而在养生方面则认为克服饮食的偏好是健运脾胃的重要基础,同时定制适合于不同季节的健脾理气补养方药。在病后康复方面也强调调补脾胃能够养气育神、醒脾悦色有利于病体康复。


 《寿世保元》中龚廷贤运用补中益气汤的论述尤其是病案进行归纳分析,“然龚廷贤尤承袭易水学派之余绪。临证处治,处处顾护脾胃,而调理脾胃诸方中,又以补中益气汤为群方之首,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病症。其运用之娴熟,化裁之巧妙,可谓得心应手,匠心独具”。


3. 内科杂病,重调气血


 龚廷贤十分重视气血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曰:“所以全性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乃人身之根本乎。”对气血在生理、病理、诊治等方面的重要性均有阐发。在生理上,认为“血为荣,荣行脉中,滋荣之义也;气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义也。人受谷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气为荣,浊气为卫,荣卫二气,周流不息,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平旦复会于气口。阴阳相贯,血荣气卫,常相流通,何病之有。”说明气血长养经络百骸,滋养五脏六腑,气血营卫的阴阳相贯、周流不息是维持人体生命及健康的重要保证。在病理上,他认为气血一有窒碍,则百病由生。


4. 衰老机制,虚实夹杂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对衰老机理和摄生防衰老方面很有心得。“元气者,肾间动气也。右肾为命门,精神之所合,爱惜保重,则荣卫周流,神气充足。”认为:“衰老是肾中元阳亏虚,阳损及阴,导致真阴真阳虚衰渐进发展而成的。”“龚廷贤对人体衰老机理的研究,强调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最为重要。对于肾与衰老的关系……龚氏在此提出的两肾之间一点动气……认为此一点动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抗御外邪起重要作用。”刘氏[8]则指出:“龚氏虚实夹杂导致衰老理论的提出,首开延缓衰老理论的先河,成为现代延缓衰老学中虚实夹杂学说和血瘀致衰说的理论渊源。”


2 内科诊疗


1. 中风


 龚廷贤《寿世保元》相关内容提出中风的早期预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可在竹沥枳术丸或搜风顺气丸的基础上,根据中风先兆证的不同证候,灵活加减。析出五种中风先兆分别为热郁风动、热胜动风、痰火内盛、肠胃积热、脾肾亏虚,分别适用龚氏相应方药。龚廷贤治中风首中气血,治气治血巧施手眼,活法变通毋忘气血。说明龚廷贤在中风病的辨证施治过程中,无不高度重视气血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龚廷贤认为中风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不同,并且重视中风病的八纲辨治。此外,对于中风急症强调急救。


2. 消渴


 龚廷贤将消渴病分为烦渴、燥渴、强中三证。烦渴,指多渴而利;燥渴者,由热中所作,但饮食皆作小便,自利而渴,令人虚极短气; 强中者,阳具不交,而精溢自出。消渴的治疗则分为五种:肾亏水乏之下焦阴火用六味丸方;心肾不交之烦渴引饮用八味丸方;阴虚火热用养血清火汤方;肾水枯竭,恐生痈疽用参芪救元汤清热解毒,托毒生肌;消渴之虚少热多用黄连、牛乳汁、生地黄汁、生藕汁各等分,上二味,熬汁为膏,入和牛乳、黄连,佐姜和蜜为膏,徐徐于舌上,以白汤些少送下。


3. 痞满


 痞满因中气伐伤,阴伏阳蓄而生。辨证分虚实,治疗重脾胃,实痞证治,香砂养胃汤加减;虚痞证治,补中益气汤加减;虚实寒热相兼痞满证治方用大消痞丸。龚廷贤治痞,组方立意十分重视顾护和调养脾胃之气。


4. 便秘


龚廷贤详论燥结致秘,独重润燥通便,将东垣润肠汤作为便秘主方;重视简便疗法,广收单方验方,其中热秘单验方如:治大肠实热,大便闭结不通,用大黄、皮硝、牙皂三味各等分,水煎,一服立效; 强调便秘外治,多有发明改进,对于病情严重或者老幼不便用药者,尚记述了许多外治方法,如导便法$涂覆法$掩脐法$熏肛法等,而且有许多自己的发明改进。


5. 食伤


 龚廷贤论治饮食损伤独具特色,不仅继承李东垣饮食分治思想,同时提出脾胃分治、辨因论治理论。龚廷贤认为饮食损伤胃病在先,继而及脾;饮酒伤偏重酒病防治;食伤原因有多食、急食、强食、误食及寒物、热物所伤之不同。其治胃擅用疏通、慎用消导,治脾擅用健运兼以益肾,并创制治饮食损伤诸方;注重饮食养生,提出三宜五不宜;对于脾胃虚弱者强调食疗,创食疗法及糕饼方。


6. 眩晕


 龚廷贤重视痰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主张治疗眩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证治。治法随机应敌,不可妄施汗下”。以清晕化痰汤作为治眩晕之总司,并辨证用药。总的来说眩晕分为胃气虚损,风痰上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劳役过度,中气虚损,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芍、熟地黄、半夏、天麻;气血( 阴) 两虚,方用十全大补汤;肾气虚衰,方用金匮肾气丸;阴虚火热,方用清离滋坎汤;阳气暴脱,方用参附汤,生姜引。同时王氏也指出龚廷贤在治疗眩晕时喜用天麻并且认为眩晕伴有轻微自汗为邪去正复,是眩晕将愈之征;如果目眩并出现谵语,自汗出量大,为虚极而脱,病热加重。


7. 痛风


 龚廷贤诊治痛风的脉象为:痛风沉弦,肝肾被湿; 少阴弱浮,风血掣急;或涩而小,酒后风袭;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发病因素是: 痛风者,遍身骨节走注疼痛也。谓之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或劳力,寒水相搏; 或酒色醉卧,至风取凉; 或卧寒湿之地; 或雨$汗湿衣蒸体而成。治法治则是: 痛风在上者,多属风; 在下者,多属湿。治用活血疏风$消痰去湿,羌活汤加减。凡治痛风,用苍术、羌活、酒答三味行湿之妙药耳。治疗药物是:疏经活血汤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损伤,筋脉空虚,被风寒湿热感于内,热包干寒,则痛伤筋络,是以昼轻夜重。宜以疏经活血行湿。


8. 头痛


 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四个头痛案中兼有虚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分别为肝火,肝郁,脾阳虚,肾气虚; 得出看病要抓住主症,善临床者,必精于药物,更要灵活的运用药物,灵活的运用药物不仅仅是对于不同方法炮制的药物的运用灵活,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方法上的灵活。


 三、龚廷贤作为该流域医学群体中儒医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医学部分,而观其诸多代表著作,内科诊疗内容宏富,于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多有发挥,值得后人进一步深入总结。

为父要栀子为子要香附 为母要莲子 为子要知母


为兄要地榆为弟要抚芎 为臣要钟乳 为官要荆芥


夫妻要合欢媳妇要慈菇 朋友莫阿胶 妯娌莫辛夷


为人要君子待人要枳实 存心要浓朴 贻谋要远志


乡邻要李仁贫穷要甘遂 为富莫野狼毒 临财莫枸杞


义理要决明读书要官桂 往事要苁蓉 遇事要蜀葵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