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课前作业 雅1班-纪政佑

第三次课前作业

陷胸汤相关比较

         

根据学习大脑,单味药组成如下:


1.大陷胸汤: 大黄;芒硝;甘遂


2.大陷胸丸:大黄;芒硝;葶苈子;杏仁


3.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实


4.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黄连,大枣


方剂区别分析:陷胸汤针对(热、痰、水)为主的热实结胸


大陷胸汤、丸针对不按也剧烈疼痛范围在,中脘上方-关元


从药对观察

(1) 共同药对-大黄、芒硝 这个药对在调胃承气汤里面出现过 只是多了甘草和胃避免伤害胃阴,并且缓和药性,停留在肠胃里面,但可以从新让消化系统蠕动起来,药性以祛实、降为主要特点,符合消化系统的蠕动方向。

(2) 差异药对-大陷胸汤;甘遂;为去除中焦痰水的主力药,并且偏寒

       -大陷胸丸;葶苈、杏仁;去除肺与大肠里面的痰水


从共同药对,我们可以发现,主要还是以中焦为主的痰、水、热(寒束无法透散或表邪内陷所致),另外常见不同的差异则为有些人上焦痰水较重,有些人则是中焦与肠道的堵塞较重。

也因此针对这两种主要的不同,设计出汤剂,汤者荡也,与承气汤类用共同的特色,快速的扫荡让其下行,符合原本人类的生理结构,而当痰水在中上焦时,这里则设计出丸剂,利用药缓力专的特色达到停留的效果并且由于病在上,饭后使用会更好。


而在 小陷胸汤与大陷胸的差异则为


症状方面:小陷胸汤;按了才痛,并且在中脘附近


药对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由于没有明显的蠕动问题和些微实证

所以小陷胸汤是以半夏、黄连、瓜蒌实,祛痰降逆,与瓜蒌实来破痰行气,常用在左肋疼痛与枳实,或在胸痹篇出现。而黄连则来清热,整体的症状比大陷胸汤较轻,可以有疼痛的差异来区别,又比心下痞为重所以使用了栝楼实。体质也较泻心汤为强,整体以攻为主,如果长期胃阴耗伤的人则必须参考泻心汤方的扶正兼祛邪的比重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