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比较——雅5何树林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比较

大青龙汤

组成及药性):麻黄(太阳表实)、杏仁(太阴)、桂枝(太阳太阴)、生姜(太阳)、大枣(太阴)、石膏(阳明)、炙甘草(太阴)。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风寒外束,热郁于里,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有力等。

小青龙汤

组成及药性):麻黄(太阳表实)、桂枝(太阳太阴)、干姜(太阴)、炙甘草(太阴)、芍药(阳明)、细辛(少阴)、五味子(太阴少阴)、半夏(太阴)。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头身疼重,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

或痰饮喘咳,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滑,脉浮紧等。

共同点: 两汤均主寒邪外束太阳之表,而见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症,皆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且都用麻黄、桂枝以解表发汗。

不同点: 大青龙汤主外寒(表实)里热,辩证要点为太阳表症,不汗出而烦躁;方以发散表寒为主,清热理热为辅。

该方对中虚症及脉微弱自汗出的人,及有汗耳烦者,不可服用。心脏有问题者禁用麻黄!请改用荆芥、防风、葱白替代麻黄。

小青龙汤主外寒(表实)内饮,辩证要点为太阳表寒,咳喘痰多清稀; 方以发散表寒,温化里饮,内外并重。

因该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药物作用区别): 小青龙汤 用麻黄与桂枝以解散表症,桂枝能抑制水毒上冲;麻黄能治喘咳;细辛、干姜、半夏去除胃内停水,白芍与五味子能镇咳止漱;

干姜温化痰饮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并镇静上冲之气,又能缓和组织的紧缩。

大青龙汤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石膏清泻阳明实热、生津止渴; 生姜去臭气通神明,主伤寒头痛鼻塞,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