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比较

桂枝汤类方比较

    By 雅2班朱志兵

桂枝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葛根湯: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麻黃。

小建中湯: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栝蒌桂枝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天花粉。

麻桂各半湯: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黃、杏仁。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黃、石膏。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大黄。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加附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

桂枝加黄耆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黄耆。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

当归四逆汤: 桂枝、芍药、炙甘草、 大枣、当归、细辛、通草。

葛根湯加川芎辛夷: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麻黃、川芎、辛夷。

桂枝汤药对分析:

[药对]桂枝、白芍

[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相使。[主治]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白芍、炙甘草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主治]治疗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药对]

桂枝、炙甘草

[功效]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喜按心胸部位。

桂枝汤[适用症状]

感冒风寒在表,脉浮弱缓,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自汗盗汗,舌苔薄白,虚损虐虐等。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还运用于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这是因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阴阳的作用,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

葛根湯和桂枝湯药对比

葛根汤多了药对如下: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 [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药对]桂枝、白芍、葛根

[功效]温经通脉。[主治]治疗肩背痛。

对比结果:桂枝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葛根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并还治疗肩背痛,四肢水肿。桂枝汤为有汗,葛根汤为无汗。葛根能升津解肌,促进身体表面之血液循环,使之解热,并能促进肠管之收缩,使容易排泄;麻黄配合甘草可治咳嗽,缓和身体表面的紧缩,配合桂枝有发汗作用;桂枝可调节血行;白芍有促进消化系统之机能及强壮的作用;甘草可解毒调和诸药;大枣有滋润之功;生姜可助血行,扶中而通脉。故葛根汤方不但为热性病在表证时所常用,对于非热性其他杂病,不论有无发热,恶寒,凡脉浮有力,项背部有紧张感及炎症充血,或自下痢,或急性痉挛等症状者,均可使用,范围亦甚广

 小建中湯和桂枝湯药对比:

  小建中湯加重芍药用量,并有多加饴糖。加重芍药用量加强静脉血回流速度,可加强治疗腹痛的效果。多加饴糖是因为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甘能缓急),润肺止咳。还治食欲不振。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汤中增加白芍的分量,并加胶饴所构成,胶余和大枣有滋养强壮的功效,而与甘草配合,则能缓和急迫症状,更配以白芍便能强化鎭痛的效果,桂枝与甘草配合,而治心悸亢进,生姜有健胃之效,并能促进药液的吸收。

构成药物中的桂枝加白芍汤是补内虚的方剂,此外,复加大量具有滋养强壮与兼有缓和之效的胶饴,而恢复由于里虚所引起的疲劳。

为散寒健胃剂,适合于腺病质,为改善儿童虚弱体质的重要方剂,对皮肤痿白之虚弱及儿童俱有特别功效,应长期服用。

栝蒌桂枝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栝蒌桂枝汤比桂枝汤多一个味药栝蒌根(天花粉),其中要作用为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栝蒌桂枝汤[适用症状]桂枝汤证兼有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

麻桂各半湯和桂枝湯药对比:

麻桂各半湯对桂枝汤多了两味药水,麻黄和杏仁。多了两个药对: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药对]麻黄、燀苦杏仁

[功效]宣肺平喘,一升一降,一燥一润。相使。[主治]治疗咳喘。

   对比结果:桂枝汤治表虚,麻黄汤治表实,二者均曰解表,天壤之异也。今此2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桂枝汤中加麻黄、杏仁,以取小汗也。并治寻麻疹和风疹等。

桂枝加葛根湯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加葛根湯比桂枝汤多一味药葛根,葛根用来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比桂枝汤多一个药对:

[药对]桂枝、白芍、葛根

[功效]温经通脉。 [主治]治疗肩背痛。

对比结果:桂枝加葛根湯方是以桂枝汤证而复有项背紧张者为适用目标。葛根有缓解肌紧张的效能。

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比较,桂枝加葛根湯为有汗以桂枝汤症并有工项背紧张者为适用。而葛根湯为无汗身痛为主,都有项强症状。

桂枝二越婢一湯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二越婢一湯比桂枝汤多了麻黄和石膏,多了药对:

[药对]麻黄、石膏

[功效]清泻肺热,平喘,利水。相使。 [主治]治疗邪热壅肺的咳喘,全身水肿。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 [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对比结果: 桂枝二越婢一湯[适用症状]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桂枝加大黄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加大黄汤比桂枝汤多了一味药大黄。大黄用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还多一个药对:

[药对]

大黄、桂枝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治疗下腹拘急硬痛、小便自利、夜晚发热,谵语烦渴、甚则如狂,以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对比结果:

 桂枝加大黄汤[适用症状]

表证未解发热恶寒,并有少腹大痛,肠内有积结。或下利而里急后重者。有桂枝汤症确又有便秘。

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加芍药汤是在桂枝汤方中增加白芍的分量所组成,桂枝汤为太阳病的治剂,而本方则为太阴病的治剂。本方以虚冷症旦有腹满的腹痛为适用目标,腹肌紧张,有时或起下痢。本方以用于大肠炎、慢性腹膜炎、直肠炎等的机会较多。

桂枝加附汤、桂枝附子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加附汤、桂枝加附子汤都只是增加一味药炮附子。炮附子在本方中是用来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增加两个药对:

[药对]

炮附子、白芍

 [功效]一气一血,一肾一肝,一刚一柔,一燥一润,一走一守,刚柔相济,燮理阴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调气血、理气机、调寒温、理虚实、散恶血、破坚积、开痹止痛。

 [主治]

1. 心痛,症属络道瘀滞,血脉不畅,受凉感寒即发者;

2. 胃脘痛、腹痛,症属虚寒为患者;

3. 胁痛,症属寒滞肝脉,络道瘀阻,胁肋疼痛,肝脾肿大者;

4. 痛经,症属寒滞,胞宫经血不畅,经前腹痛,经至痛减,经色紫暗,夹杂血块;

5.痹证,症属寒湿为患者。

 [药对]桂枝、炮附子

 桂枝加附汤[功效]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主治]治疗寒凝血滞的痹证。全身疼痛,或脘腹冷痛,或经痛、闭经。由桂枝汤加附子所组成,用于太阳病而兼有少阴证者。

桂枝加附汤是治原为桂枝汤证而误行发汗,以致漏汗不止,为之耗损很多体液,患者遂起恶寒,小便淋沥而不能畅通,四肢微急,处于不能屈伸的状态。又可应用于治疗因感冒而恶寒,发汗不止者,产后的脱汗、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筋痉挛、神经痛、风湿痛、手足虚冷等症。

桂枝附子汤是桂枝汤去芍药加炮附子。

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加桂、附,是因冲逆、恶寒、身体烦疼、四肢掣痛诸症较重的关系。桂枝、甘草与大枣同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散水气,以防水渍入胃。附子如只用1枚的小剂量,那只是为回阳设;如用到2枚或3枚之多,那便是取其温经止痛了。

桂枝加黄芪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桂枝加黄芪汤比桂枝湯多了一味单药黄芪,黄芪在本方中是用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增加一个药对:

[药对]桂枝、白芍、黄芪

 [功效] 温经通脉,补气通络。[主治] 治疗右肩膀僵硬。

  桂枝加黄芪汤[适用症状]

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 黄疸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桂枝加黄芪汤是桂枝汤加黄芪的方剂,用于皮肤带有水气,缺乏弹力,而有盗汗、麻捧感等者。黄芪能强固皮肤,除水气,排脓,及促进发生肉芽,与强壮之效。所以可用于虚弱儿童的感冒、皮肤病、盗汗、中耳炎、颜面神经麻痹等症。是有桂枝汤证而盗汗者用之。又对虚弱儿童的感冒、湿润性的声肤病、肌肉风湿痛、盗汗、多汗症、黄疽等症用之有效。

当归四逆汤和桂枝湯药对比:

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湯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细辛可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通草在本方中是用来利尿通淋,下乳。

增加药对:

[药对]桂枝、白芍、当归

[功效]温经通脉,活血止痛。[主治]治疗左肩膀僵硬。

突然发现有对比的药对:[药对]桂枝、白芍、黄芪 [功效] 温经通脉,补气通络。

[主治] 治疗右肩膀僵硬。一个治左肩一个治右肩。加当归治左肩,加黄芪治右肩。

当归四逆汤 [适用症状]

1.阳气欠振而又血虚、兼外感寒邪证。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舌淡苔白、脉沉细。

2.寒邪侵入经络,致腰腿、股足疼痛麻木者。

当归四逆汤是从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所配成的。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在当归建中汤方中,去生姜加木通、细辛,增加大枣的份量所构成。

所谓厥寒,就是因寒冷而血行受到阻碍,邪气在外而手足发冷之意;本方善驱除在表的外邪,使血行趋于旺盛并温暖手足的寒冷。

即方中的当归能使血行通顺,并有补血及顺血的作用;桂枝善于顺气,协助当归而舒顺血行;细辛用于温暖表的寒冷,复能驱散中焦的冷气,开导胃口的水气,通顺微血管的血行;木通擅于通达气血的停滞,且与细辛协力,疏导胃口的停水,并有利水的效能。

方中大枣的份量特别多,似有通顺血行的功用。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对比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

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

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四逆散逆冷仅在肢端;四逆汤冷过肘膝;当归四逆汤寒凝经脉,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葛根湯加川芎辛夷和葛根汤比较:

葛根湯加川芎辛夷是由葛根汤原方加上川芎、辛夷组成,专治鼻渊_鼻炎_鼻窦炎。 川芎用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夷的作用是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增加药对:

[药对]川芎、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主治]治疗:1.风寒头痛、鼻塞。 2.鼻渊、鼻炎。

[药对]葛根、川芎

[功效]祛风止痛。[主治]治疗各种头痛。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