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汤与几个相关方的比较

桂枝汤与几个由桂枝汤演变的相关方剂比较

雅一班:刘建华


一、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的比较

1.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共五味。

2.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共六味。

3.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共五味。

方剂区别分析

n 变化---1和2比较: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炮附子一枚组成桂枝加附子汤,用炮附子的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性质,桂枝同附子服,则能止汗回阳,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小便难,津液少,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n 变化---1和3比较:桂枝附子汤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去白芍加附子;去掉芍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性,让桂枝甘草汤冲气的功能彻底的发挥出来;将桂枝增加1两用到4两组成桂枝附子汤,可以充分发挥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之性;用来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n 变化---2和3比较:桂枝加附子汤附子用1枚,可以利用附子回阳之性,起到画龙点睛回阳生阴的功效;桂枝附子汤用附子3枚,主要是取其温经止痛的功效。



二、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加芍药汤的比较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四味。

2.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共五味。

方剂区别分析: 

n 变化---1:桂枝去芍药汤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去掉芍药,去掉芍药酸收之性,让桂枝甘草汤冲气的功能彻底的发挥出,用来治疗有桂枝汤证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n 变化---2:桂枝加芍药汤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加重芍药一倍,增加芍药酸收之性,主要用来治疗有虚冷症且有腹满腹痛的---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



三、桂枝甘草汤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比较

1.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共二味。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共四味。

方剂区别分析: 

n 变化---1:桂枝甘草汤,只有桂枝与甘草两味,重用桂枝,取桂枝生发之性补心益肺,同时用甘草的缓和大剂量桂枝对心脏的冲击,主要用来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n 变化---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可以降肾气,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这样甘草大枣可以补脾胃强中焦之土来克水,用茯苓利水引水下行;主要用来治疗---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者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