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课前作业-伤寒论中的方剂比较

桂枝甘草汤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此方为汗后心阳虚损的证治,太阳病过汗—心神失养—心悸—欲得按,症状是胸满、气短、心前区憋闷不适。

本方药少力专,旨在温通心阳,桂枝甘草同用,对于维护心气、振奋心阳、温通血脉有特殊的作用。


炙甘草汤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斤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为心阴阳不足者感受外邪后的证治。心阳虚鼓动无力,心阴虚脉道不通,则脉结代。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方中炙甘草通利血脉,补益中焦,缓急养心;人参益气养心;大枣补气生津;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诸药合用可以温心阳,养心阴,通心脉。


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虚,心悸。服法是一次顿服,意在增强疗效。

炙甘草汤治疗心阴阳两虚,心动悸,脉结代。煮时加清酒,服法是温服,一日三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文】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桂枝三两(去皮)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煎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为心阳虚欲作奔腾的证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本方重在通阳化气利水,心阳复,水邪去,则悸动止。

方中重用茯苓半斤,利水宁心健脾,治水邪上逆;桂枝、炙甘草,温壮心阳,助心火以制寒水;大枣十五枚,健脾缓急补中;用甘澜水煎煮,取其性柔而甘缓,不助水邪。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此方为脾虚水气上冲的证治。伤寒误用吐下之法,致脾阳虚,水气上冲。本方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起则头眩。

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桂枝通阳化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水停下焦,心阳虚。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水停中焦,心阳虚致脾阳虚。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