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前作业-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分析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分析

                陈跃生-雅3班

根据伤寒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单味药组成如下: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这两个方剂分别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在病因、病机、病证以及治疗上区别如下: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病因 体弱,邪风伤阳 体强,外邪袭表

病机 卫外失司,营阴外泄 寒邪直透营卫,卫闭营郁,风寒束表

病证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或热、无汗、恶寒、体疼、呕逆、脉俱紧

治疗 桂枝汤 麻黄汤


两个方剂的区别分析:

桂枝汤中桂枝辛温,解肌袪风,温阳通卫,可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于发汗之中寓敛汗之意,于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生姜辛散止呕,佐桂枝发散风寒解肌。大枣甘平补中,助芍药益阴和营。桂芍相配,姜枣相得,五药相合,共凑解肌袪风、调和营卫、敛阴和阳之效。本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

麻黄汤中麻黄为主药,微苦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辛甘温,解肌袪风,助麻黄发汗。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平喘。炙甘草甘微温,既调和诸药,也缓和麻桂之性,防过汗伤正。麻黄汤发表力猛,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两个方剂都是治疗“头痛、发热、恶风”为特征的太阳病的主打方剂,且都药性辛温、解肌袪风。两方中都有桂枝这一常用药。但不同的是: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表虚证,“汗出、脉浮缓”。其中桂枝是君药,臣药是芍药,因而既利用桂枝辛温驱邪、又运用芍药剑阴止汗。生姜、大枣、炙甘草为佐使。服药后,喝稀粥一碗以助药力。麻黄汤则针对的是太阳伤寒表实证,“无汗、脉俱紧”。其中麻黄是君药,桂枝则为臣药,杏仁甘草为佐使。为防过汗伤正,不需啜粥,仅温覆使微汗出即可。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