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和小青龙的共同点和区别
马瑞霞
一.处方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洗)
二.伤寒论中的论述
1.大青龙汤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伤寒论论述
1.1太阳中风,脉浮急,发热,恶寒,身头痛,不汗出而烦躁着,大青龙汤主之。
1.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小青龙汤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伤寒论论述:
2.1伤害表不接,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2.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非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三.共同点
二方同出于《伤寒论》;均用麻黄、桂枝、炙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表里同病之咳喘证。
四.区别
1.大青龙汤:重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力强,配伍石膏清泻里热而除烦,杏仁与麻黄宣肺平喘,生姜与大枣调和脾胃;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烦躁口渴、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大青龙汤为表寒里热之咳喘证;
2..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用量较轻,且配芍药监制发汗,故发汗解表之力较弱,配伍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痰白清稀、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为表里俱寒之咳喘证。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