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前四逆散与四逆汤

第三课前作业 四逆散与四逆汤

四逆汤: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四逆散:柴胡  枳实  白芍  甘草

四逆汤与四逆散名字一字之差,对症上都是有手脚逆冷的表现,但病因却大不相同,四逆散的冷只在四肢末端,不过腕踝,但四逆汤的四肢逆冷过肘膝,同时还有阳虚的症状,神疲,脉微。

四逆散 病在少阳而兼有外邪,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四逆散调和肝脾,治疗肝气郁滞。现代人因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容易导致肝气郁滞,气滞则痰凝血瘀,由此导致百病丛生。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能够调达气机,调畅情志,使人体保持身心健康。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如若肝气疏泄不及,则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影响气血的运行,会出现全身多种症状表现,

柴胡主升,枳实主降,芍药敛阴养血,甘草主调和,升清降浊,疏肝理气。

四逆汤 四逆汤的病位在少阴,少阴病症是指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可从三阳病传变而来,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阴而引起。由于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脉沉、微、迟、弱。

方中干姜主治干呕,吐下,厥冷,烦躁,腹痛,胸痛,腰痛,小便不利,小便自利,咳唾涎沫。

甘草:贮留血管内水分的作用,反发汗、反吐泻、具有消极的利尿作用。”能治疗:“厥冷,烦躁,吐逆,惊狂,心烦,冲逆,等诸种急迫的症状。

附子:强力保持人体血管内水分,促进肾脏排水,改善阴性病态。能治疗:恶寒与恶风,胸痹、腹痛、小便不利、下利,肢体关节沉重疼痛、手足厥冷等症状。

四逆汤证中的每一味药物与每一个症状的关系:

四肢厥逆(干姜、附子)

身体疼痛(附子、甘草)

下利清谷(附子、干姜)

小便清利(甘草、干姜)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