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逐於汤和血府逐於汤的异同

少府逐於汤和血府逐於汤的异同 张晓春


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的异同

方剂组成

少腹逐瘀汤的方组为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 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血府逐瘀汤的方组为牛膝、桔梗、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

1;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两者的相同点

两者均出自清代的《医林改错》,均含有当归、赤芍、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两者的不同点

【1】成分和功效的区别

少腹逐瘀颗粒的特有成分为蒲黄(化瘀止血),五灵脂(活血止痛),小茴香(温肾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没药(活血止痛),肉桂(温补肾阳),炮姜(温补脾阳)。血府逐瘀的特有成分为桃仁(活血化瘀)、红花(活血化瘀)、地黄(清热凉血)、牛膝(活血通经)、柴胡(疏肝理气)、枳壳(理气宽中)、桔梗(理气祛痰)、甘草(补中益气)。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在治疗上除了均有活血化於的作用外还是各有明显侧重的,少腹逐瘀汤的主要特点是活血化瘀的同时能够止痛、温阳,适用于虚寒型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妇科疾病。而血府逐瘀汤的主要特点是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能够理气、清热,适用于气滞伴有郁热的头痛、失眠、心脑血管疾病等。

【2】出处上看两者的区别。

虽然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均出自清代的《医林改错》。

但《少腹逐瘀汤》出自卷下,原文记载此方治疗妇科病,比如少腹痛、少腹胀满、月经不调、白带、痛经等,同时还能够治疗不孕不育和先兆流产。原文曰“此方去 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之方也”。

而《血府逐瘀汤》出自卷上,原文记载此方可治疗的疾病非常多,包括:头痛、胸痛、胸口像有大石头压着、胸口必须放块大石头才能睡、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一共19种,其中并没有特意提到妇科病。但是,如果证型符合气滞血瘀兼内热证型,《血府逐瘀汤》也可以用于妇科病。

因此,《少腹逐瘀汤》和《血府逐瘀汤》,虽然都“逐瘀”,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区别更大。《少腹逐瘀汤》是一个经典的妇科用药,活血化瘀同时能够温阳止痛,治疗虚寒型的痛经、不孕不育等。而《血府逐瘀》最开始是一个内科用药,活血行气清内热,符合气滞血瘀内热型的头痛、失眠、急躁、心悸、盗汗、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最后阐述一下我的五行同调观点:五行相生相克,一脏失衡,则其余五脏皆失守,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