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经方龙骨牡蛎之比较

四个经方龙骨牡蛎之比较

by 雅好2班 张松炜


在经方中有四个方子,同时用到了龙骨和牡蛎这两味药。龙骨牡蛎有“潜阳”的作用,现代语言就是“镇定安神”。一般用到此两味药的时机,是有“浮阳在上”。如何判定呢?根据倪师说的“阳要潜”,正常人的“手脚是温热的,头面是冷的”。一是外在的表现:“头面一直在流汗,身体不流汗”!二是心理上的表现:轻的就是“烦”,重的就是“惊、狂”!具体我们看一下四个经方的组成和用方的时机。

一、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7味)

1.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杂病论)

2.适用症状: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3.分析:桂枝汤,阳药也。然必去白芍之阴重,始得疾趋以达以阳位;既达阳位矣,其神之惊狂者,漫难安定,更加蜀漆为之主统,则神可赖之以攸宁矣。缘蜀漆之性最急,丹溪谓其能飞补是也,更加龙骨、牡蛎有形之骨属,为之舟楫,以载神而反其宅,亦于重以镇祛、涩以固脱之外,行其妙用。

4.用方时机:火场救逆,烫伤、烧伤!(表证 + 惊狂,紧急情况下的救逆,剂量大)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4味,倪师加了茯苓一味)的书中,多

1.组成: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2.适用症状: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3.分析:方以桂枝辛甘而温,既温振心阳,为温心通阳之要药,又温通血脉以畅血行,为君药。臣以甘草,一则补心气,合桂枝辛甘化阳,温补并行,是温补心阳的基本结构;二则健脾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悸,令神志安静而烦躁庶几可解,为佐药。四药合力,阳气得复,心神得安,血行得畅,则诸症悉除。方用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为其配伍特点。

4.用方时机:发烦、动悸、手抖心颤、盗汗(表证+“烦躁”,适合一般情况下 ,剂量小)

三、桂枝汤加龙骨牡蛎(7味)

1.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适用症状: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3.分析:本方即在桂枝汤中,加入龙骨牡蛎两味而成者。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和荣卫;白芍收阴,生姜散寒,草枣益脾补气之故。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其阴,则肾肝既固,浮越收敛,诸证自愈,殊验。

4.用方时机:虚劳,遗精、精子活力不够!(男性强肾补精之方)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1味,去黄芩-伤寒论中)

1.组成: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医方集解)

2.适用症状: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

3.分析:本方有调整中枢神经的主要作用,能缓解或消失痉挛性的发作,对于中等体质以上之神经衰弱症状及癫痫等均有良效。

方中柴胡、黄芩,用以疏解少阳胸部之邪,并清理热;龙骨、牡蛎,平定精神神经不安状态;桂枝治上冲;茯苓利小便;半夏去停水;大黄疏通肠管,以顺内部之气,人参益气;姜、枣则协助诸药,而强化药效。如此,共奏和解内外,镇静安神之功。

4.用方时机:有柴胡证,虚烦!如果是“实烦”则为阳明证 用承气汤类。


总结:四方都用到桂枝!只是用量不同。桂枝作为阳药,补阳,阴自回!证状都是“虚”,烦是“虚烦”,劳是“虚劳”!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