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与桂枝加桂汤的比较

桂枝汤原文出处《伤寒论》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5.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6.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7.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8.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9.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0.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者,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1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反赤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3.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5.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7.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8.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以发汗。

桂枝加桂汤原文出处《伤寒论》

烧针使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桂枝汤~组成    (伤寒杂病论)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

酪、臭恶等物。

桂枝加桂汤~组成    (伤寒杂病论)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汤~用法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

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

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桂枝加桂汤~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加桂汤~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汤~适用症状:感冒风寒在表,脉浮弱缓,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自汗盗汗,舌苔薄白,虚损虐虐等。

桂枝加桂汤~适用症状:太阳病,误用烧针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


桂枝汤~注意事项: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桂枝加桂汤~注意事项:此方证如果改用〝桂枝汤加肉桂〞效果会更好。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