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利尿方之比较
根据学习大脑,有三张利尿的方子,分别是太阳病篇的五苓散、阳明病篇的猪苓汤和少阴病篇的真武汤。
先把条文放在一起对照看一下。
1.五苓散在《伤寒论》中一共有三条。首次出现在太阳病篇,太阳病篇有两条,原文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第三条在霍乱病篇,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的五味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这个结构大概就是白术把水吸进来,然后猪苓走阴水,茯苓走阳水,泽泻排死水,最后桂枝茯苓结构,就是苓桂剂的主结构,把废水从尿排出去。所以五苓散是调整全身水液循环的一张方。
2.真武汤第一次出现在太阳病篇,原文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篇再次出现,在原文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也是五味药,和五苓散相同的有两味药,就是茯苓、白术,另外用了芍药、生姜和炮附子。真武汤里面的姜附暖肾阳,苓芍术也是利水的。
3.猪苓汤第一次出现在阳明病篇,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再次出现在少阴病篇,原文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的五味药,用于利水的药有猪苓、茯苓、泽泻,和五苓散很像,而另外用了阿胶和滑石,阿胶滋阴止血,滑石利水的同时还使阳气下降,调和阴阳。
通过这三张方的药物组成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真武汤和猪苓汤是一组寒热对照的利水方,
真武汤是温肾阳利水的,真武汤利的是寒水,冷水,
猪苓汤是育阴清热利水的,猪苓汤清的是热水,阴虚水热互结。
猪苓汤的小便不利,多会伴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尿急、尿痛这些热证的。
五苓散呢,更像真武汤和猪苓汤中间的一张方,没有明显的寒热偏向,只是单纯的调整水循环而已。从寒热角度,可以非常清楚地把这三张利尿方区分清楚了。都是小便不利,或者都是口渴想喝水,那其它的症状表现是偏热多一点,还是偏寒多一点,还是没什么很明显的寒热,就可以帮助决定用哪张方,而这也是最简单、最不容易出错的。
暂无回复